关于农村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思考
如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教育的升华,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现实中的音乐课时是非常紧张的,我个人认为,应将高中音乐创作模块延伸到课外学生的生活中, 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
那么就农村高中教育中关于音乐创作模块的教学,我简单的谈以下几点:
第一,基础性为主导。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音乐基础比较差,乐理、视唱、演奏等知识比较薄弱,但是我们不能把创作课的价值抹杀,更不能把学生的创作意识抹杀。所以我们要教学生基础的音乐创作知识,让学生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切记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不是培养出一个“莫扎特”。
第二,趣味性为引子。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源自兴趣,学生如果没有兴趣,教学就很难进行,在创作课教学中更是如此。农村高中的学生固定思维模式非常强,我们需要把他们从固定思维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得开。如在欣赏舒伯特《魔王》的时候,我先让四个学生表现魔王、父亲、儿子和叙述者,但是多数学生都表演的很生硬,特别是魔王这个角色有的学生演成了“救世主”了。然后我再启发学生:日本侵华时鬼子是什么样的?鬼子对待中国人是什么态度?再让学生表演,学生就投入到角色中了,而且表演地惟妙惟肖。
第三,创新性为主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感受、体验。如在讲民歌《王大娘顶缸》时,学生很快就听出《好汉歌》的味道,我给学生们说很多通俗歌曲的创作都来自我们宝贵的民歌,那么我是是不是可以根据一首民歌改编成或演唱成一首通俗歌曲呢?比方说刀郎演唱的《草原之夜》、崔健演唱的《南泥湾》等。再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创作能力就表现出来了:有的学生将二胡曲《二泉映月》加快了速度起名为《泉城映月》;有的学生演绎了《黄河船夫曲》里面的画面,再现了黄河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境;有的学生把江苏民歌《茉莉花》用“RAP”的形式唱出一种现代潮流的风格;有的学生将《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成了美声;有的学生将民歌《沂蒙山小调》改变节奏、加滑音的方式演唱出来等等。我们老师将他们的创作大加赞赏,学生会乐于主动去创作、思考,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第四,教育性为再现。音乐创作教学要注意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取代、不替代。不要太追求学生创作的结果,虽然有时学生的创作“成品”是是幼稚的,但它发展了学生创造的能力,这就是音乐创作教学的主要“成果”,也是音乐创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五,多元化为尾声。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中,不要限制过死,允许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如在讲《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试着写首歌词表现自己的家乡,很多学生把自己的家乡写的很美,而个别学生把自己的家乡写的很“黑暗”,我当时对学生给这个学生不及格,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家乡时长被黄河水淹没土地,于是他眼中的家乡是“黑暗的”。所以,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行”给予否定,只要是符合学生的独特思维特点,就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06年学校举办了一次话剧表演,我校17班的学生将《聊斋——缨宁》搬上了舞台,文学与戏剧同在,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形势非常新颖,获得了好评。
农村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应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的去实践、探索。这不仅需要师生的参与,也需要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在素质教育的形式下,我们必须及时意识到创作教学对课堂教学带来的优点,以便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