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陶行知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使教育的过程变成师生情感互动共鸣的愉快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呢?事实证明,尊重学生是最佳途径。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教师,认同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影响学生,离开这一点,单纯的课堂教学,单纯的知识权威,甚至是成人色彩的权威都无法折服学生,其结果就是教育效果的流失甚至是教育目标的背离。
尊重学生有很多理由可找
首先,我们要很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中学生,他们已经大了,可能他们的情感还不够成熟,但是作为现代中学生,大至在11岁 至19岁的年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初步形成,自我意识接近成熟,独立性和自觉性已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增强,外来文化的涌入,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进入中学后,学习生活已不同于小学时期,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宽,使他们显得更“成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更强。这个时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给他们以充分的尊重。
其次,现在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很多,教育条件早已今非昔比,所接受的教育比较全面,不排除他们身上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但除了课本知识以外,他们所具备的才华与能力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够比拟的,特别是在城里的孩子,只要他们想,几乎没有学不到的东西,所以现单就知识的丰富程度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知识量不会比老师少甚至可能要超过教师,教师在知识量上已不占优势,教师不在是学生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唯一的优势只是经验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从知识权威的角度来讲,我们教师是不应该轻视学生的,只能说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其成才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又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尊重学生呢?
第三,尊重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全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是一种普通的职业,教师也是普通人,但在精神上教师无疑在扮演着学生心中的典范,如果教师可以任意的伤害学生,不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学生就可能去模仿,不尊重人甚至伤害人,因此,教师在行为上严格约束自已给学生作出示范,作为教师这种职业是必要的。
第四,在私立学校,生源是学校发展的保证,失去学生的学校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私立学校的一切都是来源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讲,在私立学校的学生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只有给学生以更多的尊重,学生才能更认同学校,只有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收到的育人效果才更符合家的心意,尊重学生的教育可能会负出更大的代价,但是学生得到尊重获得的教育效果所负出的代价就会减少,而我们民办学校是应该多为学生和家长考虑的,要想办法降低他们的心理成本而不是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羸得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的认同。
第五,尊重学生是教师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人,总是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他人,会使自己的心情愉快,个人的行为过于具备攻击性,总是有意无意的伤人,自已的心情也会长期处于不良状态,这是一把双刃剑,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同时尊重学生的教师也会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也会主动的去亲近教师,有什么话也乐于、敢于和教师讲,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改善教师心境,促使教师心理健康化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教师在现实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及生活中应该如何给学生以尊重呢?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作为教师要清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在情感、性格、智力、身体等各方面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也不能以一已之见去对待学生,要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说你不喜欢的就一定不好,不要忘记我们教师也是芸芸众生一分子。
我有个学生,这个学生的个性明显的与众不同,有一次我们去蜈蜘洲岛去春游,在即将上船离开的时候,他突然丢了一张卡片,就是那种上面画着怪兽的游戏卡,找了半天没有找到,结果他当众嚎啕大哭,当时很多人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大家了解到仅仅是丢了一张卡后,很多人,从老师到学生都笑话他,说他有精神病,按常人的思维同学们有这样种想法似乎也无可非议,但是我不这么想,我不仅没有在态度上嘲笑他,从内心里我也尊重他的这种情感,我一直是安慰他,包括在后来的几天他一直无心学习半夜闹事,甚至在做眼保健操时间到学校的广播站面对全校高歌一曲“伤心的理由”时我也没有批评他,而且后来我在市场上买东西的时候一直在留意没有他丢的那种卡,希望能买到给他,我想,一个可以对一张小卡片都如此专注的人,他一定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一个对自已的选择负责任的人。当然他的这种个性也有不利的一面,教师可以从他将来发展的角度去引导他,但这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当然就更不能去耻笑学生以至于伤害学生。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面对复杂的学生,我们应该承认他们有智力水平的差异,但没有好坏之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老师更应该正视这个现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后进生”,用事实来教育学生,用心来感化学生是正确的做法。
在初中的时候带过一个学生,是个男同学,这个同学的个子比较矮小,又很瘦弱,长的看起来好象比同龄大很多,头发是自来卷,给人一种不是好人的感觉,象社会上的小青年,班上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印象是可想而知的,有很多同学和老师甚至认为他让人恶心,他自已也的确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他让人反感的重要原因,但是我接手了班级以后不但没有看不起他,反而给了他一个“官”做,让他当生物课代表,发现他做的非常认真后,又让他做了班里的生活委员,他的认真程度是让人始料末及的,每天早上坚持检查卫生,每天课间餐的时候站在讲台上,把吸管上的小袋子一个一个的剥下来,再一个一个的分发到每个同学的手上,他的表现使他大家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不但入了团,而且到学期底选优秀团员的时候他是以最高票当选的,他真的使人刮目相看了,再也没有同学觉得他恶心了,如果我一开始也和别人一样先入为主的带有色眼镜看他,我想他是不可能发生这种变化的。
第三,要尊重学生的自尊
不能把学生当小孩子看,不能认为小孩子是没有尊严的,就可以任意践踏孩子的自尊,如果教师在管理中不能尊重学生的自尊将会给学生心中投下难以抹去的阴影。教师在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学生犯错误的的情况,学生犯了错误不是不可以批评,犯了错误对其进行批语使其接受惩罚是理所当然的,但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情节,要顾及学生的面子和自尊,不分青红皂的动辄大喊大叫,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也损害了自已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威信,恶化了师生关系。
我在刚一开始来到这个学校时候也犯过很多这方面的错误,曾经因为一个女生在宿舍讲话对其连续批评了有半个小时间,结果也不知是因为女孩子站立时间过长还是因为我的声音太大,女孩子承受不了导致其突然晕倒在操场上,弄得我又被动又紧张整个儿搞砸了,这件事每次想起来我都非常的后悔,不就是在宿舍讲话的了吗,何必如此大动肝火。后来我注意到在我们办公室的方老师,他几乎从来不在办公室批评任何一个学生,学生有什么错误他总是把学生叫到外面去说,而且谈话的声音向来都很低,不走到跟前是听不到的,他教的学生也很有特点,绝大部分他带过的学生都非常的活泼可爱,善于语言表达,在各种活动中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不理想,但还是给人一种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肯定厉害的感觉,所以我们办公室的很多老师都说以后自已的孩子要让方老师教。
我们能产生这样的感觉,我想家长也一样能产生这样的感觉。一般的情况下,在家庭里,如果母亲过于严厉的话,孩子一般都会比较懦弱,在学校里如果教师过于严厉那么他的学生就会很老实,象绵羊一样,即便是成绩很好,纪律很好,也难逃脱平庸二字,缺乏创造力,这不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事实上如果我们把学校的纪律削掉一半的话,那我们教师可能也就无气可生了,每个学生可能都很可爱。不排除一些教师触犯学生的尊严是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但我们也无法否认,当我们暴跳如雷的时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也许是因为学生触犯了我们的个人权威,或是学生的违纪行为危及到了我们个人业绩或者以至经济利益,或是给我们个人造成了麻烦,如此,我们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岂不是不光彩的,这样做对学生也是不公平的,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第四尊重学生的选择
现在中学正在实行新课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的权利,人生是学生自己的,在学校受的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将来离开学校做准备,到底应该怎么选择选择什么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能是协助而不能是代替更不能粗暴的干涉。
现代社会要求人和谐全面的发展,现代教育对人的评价也是多标准全方位的,文化课不再是衡量学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所以当学生发展非主流的兴趣爱好时,只要是健康的,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我们班有个学生,初中的时候我就带他,在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他向我请假,说是要回家看病,可是我发现他根本没有病,他在说谎,后来在我的一再追问之下才讲了实话,原来是要回家参加街舞大赛,我当时就说他为什么要说谎呢,这是好事啊,我支持,他见我的态度很是奇怪。后来就不一样了,每次参加街舞比赛或歌唱比赛都会高兴的告诉我,让我帮他出主意,而他终于可以快乐的享受他的爱好了,他参加过多次这样的比赛,也多次获奖,说实在的,他学习不好,学习这条路对他来讲可能是走不通的,但我并不认为他是因为这些爱好才学习不好的,相反如果我硬逼他学习文化课,也许会适得其反烂掉了也末可知,而他发展自已的兴趣爱好,说不定将来就能靠这一点走上成功之路呢,就象超级女生张含韵,有人说她作为学生首先应该搞好自已的学习再去唱歌,可是张含韵的理想就是要当歌手唱歌,即然人家现在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什么非要等到学业完成才去做呢?
我们成人应该知道,在我们学生时代家长反对我们所做的一些事情十年、八年之后这些事情其实都变得非常正常化了,而学生只不过是时间上提前了而已,于是,我们成人接受不了就要干涉,殊不知学生是属于时代的,他们对时代脉搏的感受力是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这是不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与经验的,事实总是在说明着成人的保守与错误。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要对学生的选择妄下断言,这就是对学生负责。
第五,尊重学生的情感
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已丰富的情感世界,尤其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很重视师生、同学、朋友、亲人之间的情感,他们也开始涉足了两性情感,可能我们成人认为这是不合适的,但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事实。中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去和他人去发展情感,寻找心灵上的寄托,一旦形成就会非常的珍惜,有的时候这种情感会带有一种江湖义气的意味在里面,可它又很纯真朴实,作为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去尊重学生的情感,即便我们有的时候认为这种情感是不健康的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绝不能简单粗暴,因为有些学生的感情比较脆弱,如果教师不了解的,冒然行事,是要出大乱子的。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写信交笔友,很多教师会认为学生写信耽误时间,或者是认为学生在早恋从而横加干涉,有的是把信件扣下来,有的是把信交给家长,甚至有的私自开拆学生的信件,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首先为法律所不允许,教师这样做是违法的行为,其次严重伤害的学生的情感,很容易恶化师生关系,第三,学生写信进行情感交流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在现代社会通讯设施非常发达成人已经懒得写信交流的情况下,学生还把信件作为一种交流的方式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我们是应该鼓励学生以这种方式交流的,否则学生可以选择电话,手机或网络,那样的话可能会更耽误时间,也浪费金钱,甚至可能会引发其它问题。
第六,信任学生是尊重学生的前提
众所周知,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行为准则。所以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首先要信任学生,这是人与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从这一基本意义上讲,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任何的不信任的态度和行为都是不对的。因为这种态度和行为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损害和践踏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对学生人格的漠视和对学生身心的伤害。假如你面对的是一个经常说谎的学生,每一次具体事物的处理教师也要对学表示出充分的信任,要相信自己的信任最终会打动学生使其变成一个真正值得你信任的学生,如果你每一次都不相信他,他可能就真的成了一个不能信任的人了。特别是你面对学生的保证的时候,学生可能一次又一次的失言,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失去信心其实也就是学生无可救之时,教师的始终如一的信任就是学生转变的希望所在,也是后进生的精神支柱,其实可能他可能已经在努力了,也许就差那一点,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可能有人会说,教师是不是应放弃对学生批评教育的责任,使其放任自流?答案当然是“否”,批评教育,与信任学生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在批评教育学生中也同样存在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问题。首先要相信学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乃至错误,相信他们能知错就改,相信他们一定能行。那种在批评教育中漠视与诬蔑学生人格尊严,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学生破罐破摔。
第七、关心学生是尊重学生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关心已经不是对学生的一般尊重,而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和对其成长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从教多年的实践使我认识到,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教师,是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经常运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法,去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平日的做事、为人以及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分担他们的忧愁和烦恼。当学生的尊严、合法权益受到伤害和损害时,能注意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注意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慰藉,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尊,恢复自信。这样的教师不仅为学生所爱戴,也为社会所称赞。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无不具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从他们的事迹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也可以发现关心爱护学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乐以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蕴含着对学生做人成材的渴望。教师的这种态度有时即便是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但学生还是能够在心灵上体验到这一点的,关键教师是否真的关心学生。
第八、宽容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
学生毕竟是学生,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作为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以自新和反省的机会,不能以事论人,要把目光放长远。日本有一家企业,要求自己的员工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要犯一次错误,长时间不犯错误的员工将被辞退,他们的观点就是人会因为怕犯错误影响自已创造力的发挥,怕犯错误的心理会使人变得平庸而毫无创造力,所以他们鼓励自己的员工犯错误。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个不敢犯错误人必然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一个平庸的人、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
事实表明,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尤其是在寄宿制的私立学校,教师、班主任更是形同学生的父母,教师要诚心诚意地尊重学生,不能老是去看学生的缺点去贬低学生,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去光大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师生增进感情,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也会在教育工作中,给教师直接带来新的有效的教育工作方法,使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断创新,达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