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 戴南阳
阅读: 3816 时间: 2004-10-25 13:35:00 1
    教学方法是由最富有生命力、最有能动性的师生共同组织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教育战线上涌现出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程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笔者多年来从事化学教学,每届学生在会考和升学考试中化学的班平均成绩都在我市前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了如下心得: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授课对象、教材内容、题材课型、学校条件和教师本身的教学特点进行选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选择。教学方法可按教学活动形式划分,也可按教学心理作用划分。
  按教学活动形式划分:有"读读、议仪、讲讲、练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法、探索法、讲座法、谈话法、实验法等。就拿初三化学课绪言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对化学课较陌生,对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界取得的成就不了解的特点,教师应灵活运用讲座法和实验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又如,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第一节《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课文概要地介绍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水与生命的关系。该内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教材,可以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并结合自己报刊中看到的有关资料,就当地的水资源、水污染、节约用水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阅读课文后的心得体会,最后教师再利用图片、投影,放映录象带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按教学心理作用划分:有意念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思维而言,少年期的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经验型。根据这一特点,初中化学的教学课应从那些直观的、具体的物质和现象,从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常识入手,组织授课内容,逐步引导,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适当采用愉快教学法。如讲解"缓慢氧化和自燃"时,可以先不讲概念,设计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将滤纸浸到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中,然后把滤纸挂起晾干,不到半分钟滤纸先冒烟,最后发火燃烧。这时教师提出:"不用点火,滤纸为什么回自动发火燃烧?"学生对此引起浓厚的兴趣,他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时水到渠成,教师借此机会讲解课文并揭开谜底。
  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指导来分析各种事实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这样,高中化学课要视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采取理论到实际的编排方式。如进行碱金属元素教学时,教师可先借助钠和钾的性质比较,暗示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根据学过的金属钠的性质,演绎推理出其它元素的性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接着利用它们具有不同的电子层数,又可以进行各元素性质的对比,找出它们的性质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如在高中化学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在讲授教材内容时可增加一组以西红柿或苹果和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的演示或分组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对未来绿色能源的开发欲望。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经常运用发现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收集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加以探索,激发探究心理。如为什么铁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为什么塑料制品在日光照射下容易老化;为什么粗盐容易潮湿;为什么汽油可以洗去油渍等等。通过对诸如此类的实例解释,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学习研究教学理论,努力做到深入教材,把握好教材,根据实际,科学地选用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积极进行教学探索,悟出各种教学方法的真谛,吸其精华,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