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平台的校本课程开发及应用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长 张岩
湖北省武汉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立足学校实际,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在学校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汗学院来了,“慕课”来了。播放(视频1)
“慕课”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全新教育模式的冲击,能否动摇传统教育的根基。“慕课”能不能和小学生进行碰撞,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视频中这位是我校信息中心的高老师,此时他就在会场。你能想象,此时千里之外的学生正利用“慕课”平台,自主学习三年级的课程吗?遇到疑难问题,学生还可以在线提问,高老师则可以通过手机回答学生的问题,还可以检查学生的作业。
“慕课”在孩子的眼中是什么? 播放(视频2)
孩子眼中的“慕课”是万花筒一样的电子书。我校易凡老师是第一位吃“慕课”螃蟹的人。在平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易老师将精心设计的英语数据课程放在 “慕课”平台上。这门课融合了科学、天文、地理以及舞台表演等多个学科的支持,课程中呈现了大量的电子图书、音频、视频、图片等数字媒体资源,孩子们边玩边学。
“慕课”在孩子的眼里还是什么? 播放(视频3)
孩子眼中的“慕课”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课堂。一年来,学校尝试利用“慕课”平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变革,下面以我校谭昌杰老师执教绘本、读本为例。在“慕课”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阅读中英文的《小黑鱼》绘本,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微笔记、微提问,可以观看有关的纪录片;根据微视频学习绘画方法,将自己的配乐、朗读录音上传给老师;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讲个不停,而是将多数的时间留给孩子们;孩子根据各自的爱好分成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会逐渐发现教材的错误,课后可以将自己的提问在网上与他人分享;也可以继续阅读平台上的电子图书。
我校付郧华老师执教的《漫步云中课堂,我学计算工具》则是通过“慕课”平台将数学知识变成一种数学文化的演进,创新性的整合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课程内容。这个课程包括了二年级和四年级的授课课程,打破了年级界限,能实现跨年级的同时在线学习。不同年级的孩子可以在线学习同一内容,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答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老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慕课”在学生眼中还是什么? 播放(视频4)
孩子眼中的“慕课”是没有围墙的学校。云游欧洲是我校开设的课程之一。2014年我校的“国际节”上,我们将“慕课”课程放在平台上,一个月的时间,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学习绘制欧洲地图,拼装欧洲特色建筑,阅读欧洲文学作品。我们再来看看活动当天的情形。播放(视频5)
“慕课”学校的课本课程,使学校拆掉围墙,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学习。当“慕课”遇到小学生需要重新解读,它会产生许多的奇迹。在利用“慕课”进行校本课程本土化的开发及运用中,“慕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住型,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挖掘教师集体智慧,构建信息技术背景下专业师资的培养环境。“慕课”在新的学习理念可以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人才,如果在座嘉宾对我们的“慕课”课程有兴趣,欢迎关注武汉精品“慕课”平台。
[专家点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 郭文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加入“慕课”创新阵营里的大学。这两所综合性大学一直在研究“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影响。今天,看到中小学生对“慕课”的认识和见解,让我很受启发。这两个案例的特色就在于它建立了若干个活动课程,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使用网上免费、开放的学习资源。我认为,无论是看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的“慕课”大潮,还是看起教育信息化发展,首先要看的一个点,那就是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重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