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大胆尝试开放性试题
2003年高考,广东、广西实行“3+大综合+1”科目组,采用旧大纲教学,考试使用化学旧课程卷。江苏、河南分别实行“3+1+1”、“3+大综合+1”科目组,其中化学采用新大纲教学,考试使用化学新课程卷。
总体评价
(一)全卷模式基本稳定,准确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
今年高考化学试卷在模式上继续保持稳定,第Ⅰ卷是选择题(有单选和多选),第Ⅱ卷由填空、简答和计算等题型组成。从内容上看,由实验题、无机题、有机题和计算题组成的试题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难度要求,都遵循了2003年《考试说明》的有关指标,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对于备考的权威性。
(二)注重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在选材上基本都是化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在第Ⅰ卷中不回避采用传统的题型、常规的解题思路。例如第11题大量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第13题离子方程式的正确判断,这些题尽管在近年的化学试卷中一再使用,但它们仍然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三)重视化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今年高考化学试卷重视对考生化学思维方法的考查,较有新意的探索和尝试是:
1.开放性试题的尝试。今年高考化学第II卷中第19(1)小题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让考生设计方案,取出放在试剂瓶内已经凝结的冰醋酸,没有给出具体答案,考生可自由发挥,只要符合安全常识的合理方法都可得分。此题虽然简单,但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相适应,属中等难度试题。
2.综合题的试验。今年高考化学第II卷中第26题系统考查了考生化学平衡各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知识建构的整体性及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较强。本题既可视为计算题也可看成是考化学平衡概念和理论的题目。
改进命题的建议
今年是化学试卷中考查将化学与生活、社会、自然联系起来的试题偏少,但并非以后就可淡化这些内容。今年有机题命题立意很好,但两道大题都是推断题,一步错,整题即为零分,要求过高。此外,试题面孔仍比较传统,建议今后应再研发适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新题型。
对中学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化学用语和书写规范的训练
高考评卷发现,考生往往由于写错元素符号、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配不平等原因造成丢分。因此建议今后中学教学应加强对学生书写规范的训练。
(二)实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今年实验题除第19题(1)比较灵活外,其他都为基本的实验常识,但得分也不理想。原因是试题要求老先生用文字表达实验方案、理由等。例如今年第19题要求说明操作方法,第20题要讲出理由,第26题也要简答,而这正是许多考生的薄弱环节,因此建议中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对此重视并给予必要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