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科学素养
阅读: 2651 时间: 2005-04-18 01:06:00 1

  进入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国家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教学应着眼广阔的自然、社会背景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品质几方面入手。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双基”教学中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筛选。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二是在教学方法上避免教学目标“应试化”,知识教学“考点化”,解题训练“模式化”的倾向。

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善于科学抽象、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能力。

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活动的能力。科学能力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从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来看,这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科学能力应是获得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具体包括这几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

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世界并从中发现规律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从事科学探索和研究必须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才能实事求是,积极进取,为科学而献身,最终取得胜利。科学品质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保证。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意识的树立、科学态度的养成等。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