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自学——讨论——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中心小学 作者: 金忠明
阅读: 1883 时间: 2005-10-02 08:10:00 1
    在早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先对教学内容中有关的知识作细致介绍,然后讲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少得可怜。这样教学,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渐渐对学习信息技术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了。这有悖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本人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对信息技术课“自学——讨论——实践”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本模式)进行了实验尝试。实践证明,本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卓有成效的。
  一、本模式简介
  本模式结构程序主要由“自学”、“讨论”、“实践”三部分组成,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结构。其中“自学”指的是定向自学,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标的自学活动。“自学”的教学步骤是:出示自学内容——学生尝试——检查自学情况。“讨论”指的是质疑问难,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提问、师生探讨深入学习的过程。“讨论”的教学步骤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讨论释疑。“实践”指的是训练巩固,即贯穿于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的操作训练。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训练必须贯穿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全过程,就每次操作训练的过程而言,其步骤是:下达练习任务——学生自练——交流巩固。在该模式教学中,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
  以教学“Word”中文字的字体、字型、字号、颜色设置为例。课前准备两篇短文,并对其中一篇的文字进行精心设计排版。上课时,首先打出已设计好版式的短文,学生被这篇短文的形式美所吸引,非常渴望自己也能够将短文制作成这个样子,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此时,我让学生自学课文并进行操作尝试,对自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在这一步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最后,让学生对另一篇短文设计排版,通过训练巩固所学内容。学生通过动手探索和练习,深刻理解了有关工具的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本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多边共同研讨活动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尝到通过自己探索,成功完成任务的喜悦。
  二、本模式实验的成效
  本模式在我校四年级、五年级学生中实施,整个实验用了两年时间,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
  1.本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
  在本模式教学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普通模式的教学相比,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有明显的提高,有更多的学生能出色完成任务。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敏锐性、构建知识的系统性、迁移知识的灵活性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以“画图”、“文字”、“表格”三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为例。我采用本模式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两个班、四年级第二学期的一个班、五年级的两个班中分别进行了上述三项内容的教学,在参照班中采用普通模式教学,课后的检查结果如表一(表中A为实验班,B为参照班)。

  从上表中看出,实验班中出色完成练习任务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参照班,未完成练习任务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参照班。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考验该实验的可靠性,我对实验班和参照班的安排不是固定的。如教学“文字”时,将原来的实验班和参照班对换。结果,原来参照班中学“画图”时基本完成练习任务的学生中有71%出色完成了任务,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全部完成了任务。
  2.用本模式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越俎代庖,而是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自学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
  3.通过本模式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彼此合作的重要性和其中的乐趣,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电子版报,不仅完成的电子版报丰富多彩,而且全组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获得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角色不停地变换,一会儿是提问者,一会儿是回答者,一会儿是帮助者,一会儿是评价者。在角色互换中,学生的合作技巧、沟通能力得到了训练,这对他们学会与朋友、与家人和睦相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从表一的统计数据来看,运用本模式教学,对于理论知识偏多的内容,实验班与参照班的达标率差距小一些,对于操作性强、理论知识偏少的内容,差距要大一些,也就是说“自学—讨论—实践”教学模式在操作类知识的学习上更有优势。
  2.自学尝试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础。学生自学尝试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特别要多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学生纳入正确的学习轨道。
  3.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不能充当“裁判员”,而要适时启发引导。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中立”,且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依赖于教师的教。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保持“中立”并非放任自流。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讨论的方向,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以适当的启发引导。
  4.要加强实际操作训练。操作训练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训练点不能贪多求全、平均用力,必须确保重要训练点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在课内要尽量多留时间给学生练习,且训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重视课后训练,学生在课堂内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时间毕竟有限,应留一些操作性较弱、识记性较强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课后练习。
  5.模式中的三个部分要灵活组合。本模式中的三个模块可相互换序、协调并举,灵活组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如果过分强调三个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使它们孤立地存在于教学活动当中,这将会制约课堂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6.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活”的教学,教师在其中必须起好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发展极快,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同时要掌握信息变换和输出的能力,要善于重组信息、调控信息。否则“主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欲“导”而不能。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