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中国要想经济腾飞,要想在国际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教育被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人们期盼各级各类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健全的人格。
一、明确师德的内涵。
首先,我们应明确什么是教师道德修养?它指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师德呢?应有“敬业乐教”之德、“以勤精业”之德、“教书育人”之德、“春雨润物”之德、“严与律己”之德、“尊重别人”之德.柳斌同志也曾指出:教师要养成高尚的道德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要忠于职守,敬业爱岗,爱生如子,忠于教育事业。
二、注重师德的原因。
1. 从教师的工作性质看:教师是培养人的,这就决定了为人
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一条重要道德规范。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青少年具有教育性、示范性和影响力。教师必须时刻检查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的道德语言、道德行为、道德习惯是否堪当表率。
2. 从教师的工作对象看:学生听了教师的教育能否从根本上
接受,要看教师的身教。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教是实践着的形象化的直接、具体的行为,看的见摸的着,具有较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力量与手段。罗曼•罗兰说,要散发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与辅导中,在与学生的促膝谈心中,在组织、指导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都会广泛的接触学生 ,教师的正确思想、高尚品德的自然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就会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至为重要。
3. 从教师的工作环境看:在学校,学生密切的注视着教师的
一举一动,把教师的言与形相对照,把教师的言行同公共道德标准相对照,严格的评议教师。在校外,教师的行为还要受到家长、社会的监督和评价。因此,作为教师,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更必须注重自己的道德行为。
4. 从理论依据看:在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师是学生最亲近、
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对他们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仿效的对象。称职的教师为学生树立了正面的良好的榜样。据有关专家研究,一个人从出生到中学毕业,思想品德中的60%、所获取知识的50%是靠模仿得来,而这些品质、知识中的80%与教师、家长有必然联系,而且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大。因而一个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会对学生品质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教师应首先是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是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的楷模,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的心灵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力,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道德升华产生更深远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其道德情操与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完美统一上。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好的教师,可以通过他自身的榜样的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徐特立先生的“经师”“人师”合一的教育观值得借鉴:德为立身之本,本固才能枝荣。道德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所以说教师应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而师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进而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在育人中的作用
教师良好的品格是一颗种子,一旦撒在学生的心里,就会绽开灿烂的花朵,它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罗杰•罗尔斯出生与纽约一个贫民窟,在这里长大的孩子很少有体面的工作。罗尔斯小时跟其他顽童一样异常顽劣。后来他们学校来了一个叫皮尔•保罗的人当校长,他出乎意料的听到校长对他说:“我一看就知道,你将是纽约洲洲长。”从此,罗尔斯记住了这句话,生活中有了信念,有了努力的方向。他不再污言秽语,不再衣着肮脏。四十多年过去了,罗杰•罗尔斯真的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洲长。教育者一句饱含赞赏、期望的话,竟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这不得不使人惊叹师爱的力量。
我国的许多优秀的教师更是在这方面为我们做了表率。他们甘为人梯、献身教育,具有崇高的师德,
著名的语文老师邵致新任教五十年,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三尺讲台上,教过的学生当中有许多日后成了专家、教授、工程师。他说:“每当我得知我的学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我就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桃李满天下’。什么叫培养人才。也就真正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这时在我心底涌出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愉快,而是由衷地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无比幸福和自豪。”
45中老师武彩兰在基础薄弱校勤奋工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变落后生的方法。她紧扣“爱生”这一点,握住“师爱”这把钥匙,把重点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上和班级的科学管理上,一年的时间,把初二时全班及格率为0变成了中考时及格率为72%。她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 》一文中首次提到对落后生要“偏爱、厚爱、深深的爱”。
特级教师孙维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改之路,身患癌症后以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的极限,无私的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他不仅教知识,更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引导学生明确理想的真正含义是为人民多做贡献,他鼓励学生做一个“因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是别人生活的更幸福的人”。他在出现大量尿血的情况下仍陪同学生参加全国奥数竞赛,直至晚上9点多把学生送到五楼宿舍休息才回家。他所教的学生曾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美国西屋科学奖;1997年他所教的40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其中38人进入重点大学,考入清华、北大的就有22人。
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鲁迅先生是伟人,他在教学生方面也是我们杰出的榜样。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激动振奋;何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因鲁迅先生品德崇高、学识渊博。
但是近年来却也频频出现“教师暴力”事件。天津市某中学11名学生被迫当众打自己的耳光,原因是他们语文考试不及格,“搞坏”了全班的成绩;西安市长安县一名一年级学生被班主任用火钳烫伤脖子,只是因为老师喊她她没听见;云南曲靖市中学生张立波因没完成作业且在罚站中打闹被老师连打12个耳光,当晚死去 ;新疆一个三年级女学生因未完成作业,被“扒裤示众”。陕西化阳市一学生因偷了十元钱被班主任当众在左颊上刺了个“贼”字,留下了“永久的”的印记。
这些都是违反师德的现象。爱是教师力量之源。爱要有度,溺爱不行,由“爱”生“恨”更不行。有些老师总是给自己违反师德的行为找借口,认为“这样做是为他好”,殊不知,这样的“好心”却常常作出损害学生身体、生命的错事。“恨铁不成钢”“不打不成材”的陈腐观念导致了学校、家庭演绎出一些教育悲剧。“鞭打儿童,是教育人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人们难以想象,这些受到伤害的孩子,还能否带着肉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的创伤继续上学吗?那些旁观者是否会对老师失去了信心,如果他们长大以后也有了一些权力,是否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践踏他人?
让我们来看看同样是偷拿了同学的钱,另外一位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北京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班上有人偷拿了别人的钱后,平静地对学生说:“我知道是谁拿的钱了,是讲台桌!”在学生惊愕的同时她又说:“咱们每个人走过来对它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好吗?”聪明的孩子立刻领会了老师的用意,纷纷“教育”讲台桌。最后老师说,讲台桌已知道错了,明天一定把钱放回原处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钱。拿钱的孩子会把这件事记一辈子,除了自己一时的糊涂和过失之外,还会记住老师同学对他的宽容、理解、爱护,还学会了如何善待别人。那个脸被刺字的孩子也会记一辈子,除了记住自己一时的糊涂和过失之外,还会记住老师的凶残,他的内心会充满了耻辱和怨恨。从两个老师对两个孩子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和孩子今后人生发展可能出现的不同态势,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与今后的发展有多么的不同!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教育的品质是教师的品质的反映。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学生。同样,没有好的师德就没有好的教师。好的师德是现代师德观认识和实践的体现。因此。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