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的五点建议
阅读: 1861 时间: 2008-04-26 09:03:00 1

                     中考在即,化学总复习的目的首先就是将有疑问的知识弄懂弄通,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其次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最终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使同学们能解决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较为简单的综合问题。为了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同学们在最后阶段的冲刺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目标 夯实基础 在中考复习中要做到目标明确,同学们必须认真研读《中考指南》,因为它是中考命题的依据,研究《中考指南》中的考试说明,了解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要求和试题的类型及试卷的结构。还可通过比较人教版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了解2008年考试的新变化,从而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复习中盲目求难、拔高、拓展。基础的夯实必须建立在熟悉教科书的基础上,教科书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阅读资料、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等常被用做编题的素材。鉴于中考化学复习的时间限制,同学们应注意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具导向性的材料上。所以第一轮复习,读透教材是关键,认真做好相关练习是保证。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即将所学化学知识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探究”五个主题)目的在于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进而提高综合能力,当然也离不开课本。
                    ★理清概念 形成系统 化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而这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成对出现(如单质和化合物、酸和碱等),复习时,可采用对比、抓关键字词等方法,弄清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同时,可按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找出相互间的关系和区别。
                     ★梳理知识 织成网络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点多、量大、面广。复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找 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的知识网络。如复习气体的制取时可将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气体进行对比,找出共同点和差异处,形成图表,使其系统化。
                      ★联系实际 关注热点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是化学学科的时代主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也是中考的热点,如环保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能源问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防火、防毒等安全知识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涉及上述热点试题既能考查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能力,又可考查同学们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所以同学们应密切关注这些“热点”信息。
                       除以上注意点外,很多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考完试后,发现错了很多不该错的题目。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审题不清造成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要审好题重点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审题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题目的大致意思,还要仔细地理解关键字、词、句的含义,养成严谨的好习惯。二是挖掘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虽已给出但并不明显,或没有给出但隐含在题意中的那些条件。最后同学们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同学们要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要提高学习热情,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应考状态才能在中考的化学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注重实验 体现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仪器的识别、溶液的配制、物质的检验、气体的制取、简单混合物的分离等实验技能仍是必考内容。除此之外,探究型实验已成为近几年中考化学的热点。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充分挖掘课本中的探究性题材,同时借鉴近几年,特别是2007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的同类题目,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答规律,熟悉此类探究型试题的“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命题特点,能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