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以心理咨询为主,这是特殊性的、有明确个案针对性的工作。开展对象明确的、个别的心理咨询,这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仅凭热情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心理咨询需要具备基本的工作资格,要有“上岗证”和“处方权”,这才能使工作的科学性和质量有保障。学校心理教育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这是普遍性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工作。两璧合美,相得益彰,才能既保证个别咨询对象心理期望的圆满实现和咨询议题的全面释然,又使全体教育对象接受到良好的和全面的心理教育。
其一,学校和教师参与心理咨询活动,都要严肃慎重。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在必要的、足够的先期投入基础上,有效利用现存条件并着力创造“开工”必备条件而后方可为之。第一,一定要配备少而精的专职咨询人员。要培训骨干,完善专职人员的知识结构,对于其他需要吸纳进来的、有强列愿望的志愿者,必须进行系统培训或短期进修,必备的、基础的专业技术能力在上岗前就要具有,这是资格认证问题。第二,一定要有基础性的物质投入给予保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项科学技术性的工作,紧凭“一张嘴”是不能在根本上和实际意义上解决问题的。这就需要有尽可能少但是必备的仪器,一定数量但是足够的图书资料,如典型案例、图谱、量表等等。以此保证心理咨询的科学性,提高咨询质量,确保咨询对象获得全面健康的帮助。
其二,学校心理教育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点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其次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进行防止和校正。从教育模式出发,学校的心理咨询重点不是问题性而是发展性咨询,障碍性咨询则是辅助性的。因为学生咨询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学习咨询和发展咨询三大内容。据中国青年报载文,对学生咨询问题的统计分析,占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占咨询总人数的42%多;第二位的是学习问题,人数占27%多;第三位的是自我问题,人数占20%;其他问题占10%左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紧紧围绕人际交往、学习、自我这三方面进行,应以学生的学习咨询和发展咨询为侧重,在平等协商中给学生以启迪、建议和引导。
其三,发展性咨询的普遍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咨询,是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用包括:第一,需要咨询。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正确的社会需要和良好的精神需要,解决学生中无理想、无动力、无兴趣的问题;第二,成长咨询。由于学生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会产生一些相应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第三,成功咨询。指导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取学业和成才的成功,特别要启发他们关注非智力因素对成长成才的影响;第四,创新咨询。引导学生成为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
indinavir efectos adversos
link indinavir vademec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