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药用经济动物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梅花鹿又称药鹿,马鹿又称八叉鹿、黄臀赤鹿。
在中华文化中,鹿常常是与神仙相联系的,传说中的许多神仙就是以鹿作为坐骑,因而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认为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
鹿还常常作为观赏动物,它性情温驯,形象秀丽,尤其是梅花鹿,棕红色的毛配以白色斑点更受人们喜爱。
鹿肉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著称,鹿肉还具有提高人体代谢强度和抵抗力的功能,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鹿肉营养比牛、羊、猪肉都高,属适口性强的野味。鹿肉的粗蛋白、磷脂、维生素B12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牛肉,而脂肪、胆固醇的含量则显著低于牛肉,鹿肉中胆固醇含量比牛肉低30.88%。鹿肉这种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优质结构正是健康饮食所倡导的。鹿肉滋味清淡,纤维较细,营养丰实,味道鲜美,油脂优良,风味良好,是柔嫩易消化的滋养品。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鹿制品具有:“主阳萎、补虚、止腰疼、鼻衄、折伤、狂犬伤和酒服治肺痿吐血、崩中带下。诸气痛欲危者饮之立愈,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等功效。鹿制品有治心悸、失眠、健忘、风湿和类风湿等功效。
陶弘景说:“野肉之中獐鹿可食,生则不膻腥……兼能温补于人。”《本草纲目》说:“鹿……马身羊尾,头侧而长,高脚而行速,牡者有角。”
鹿肉鲜美,鹿肉制品对“阳萎、补虚、止腰疼、鼻衄、折伤、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等有功效。
鹿肉首见于《名医别录》,华佗说:“中风口偏者,以生鹿肉同生椒捣贴,正即除之”。《本草纲目》记载:“鹿肉味甘、温、无毒。补虚羸,益气力,强五脏,养血生容。”李时珍:“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鹿肉可药食两用,既可与中草药配伍,也可做药膳,还可用腌、卤、水煮、清蒸、滑炒、干煸等方法制作多种菜肴。
鹿肉味甘,性温。能益气血,补虚羸,补肾益精。鹿肉具有补脾中、益气力、强五脏的作用,还可补虚劳羸瘦、壮阳益精、养血益容。
鹿肉补益肾气之功为所有肉类之首,故对于新婚夫妇和肾气日衰的老人,吃鹿肉是很好的补益食品。
鹿肉的主要功能为补脾胃、益气血,助肾阳、填精髓、暖腰脊,补五脏,调血脉。它主要用于虚劳羸瘦,产后无乳等症,是中药中的滋补佳品。鹿肉不同部位分别有着不同的功能,如鹿头肉的主要功能为补益精气,用于治疗消渴、虚劳、夜梦等症。鹿蹄肉具有治脚膝骨疼痛,不能践地的作用。
阴虚阳亢或有热者不宜食。炎热季节不宜食。
吃鹿肉对经常手脚冰凉的人也有很好的温煦作用。鹿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胆固醇很低等特点,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鹿肉有“肉中之最”的美称,肉质细嫩、味道美、瘦肉多、结缔组织少,营养价值比牛、羊、猪肉高的多,并有低脂肪、高蛋白、含胆固醇很低等特点,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糖和一定量的维生素,且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鹿肉的营养价值在我国古书《别录》中记载:鹿肉强五脏、益气力。可用于肾虚、四肢无力等症,还可用于抗风湿。鹿肉性温和,有补脾益气、温肾壮阳的功效。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鹿肉属于纯阳之物,补益肾气之功为所有肉类之首,故对于新婚夫妇和肾气日衰的老人,吃鹿肉是很好的补益食品,对那些经常手脚冰凉的人也有很好的温煦作用。
鹿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6.5%,每公斤鹿肉含维生素345毫克,鹿肉还有粗蛋白、磷质、维生素B2及10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同时还含有提高人体代谢强度和抵抗力的强壮滋补物质。是其它肉类无法比的。一般人都能食用。肾阳虚者更适合。
鹿肉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糖和一定量的维生素,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有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之特效,纯绿色食品。药用可润五脏、调血肪。治虚劳赢疲,产后无乳。内服食、前汤或熬、外用捣敷。是补虚劳羸瘦、壮阳益精的佳品。
鹿肉性温和,有补脾益气,温肾壮阳的功效。对于新婚夫妇和肾气日衰的老人而言,鹿肉是很好的补益食品,经常手脚冰凉的人也很适宜。鹿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还有补脾和胃,养肝补血,壮阳益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羸瘦、产后无乳。
鹿肉有补五脏.调血脉,壮阳气,强筋骨。
鹿之一身皆益人,鹿胎、鹿肾、鹿血皆可食用。鹿血性热,味咸,能补虚和血,适宜老年人腰痛、肺痨、心悸、失眠者服食,一般多与热酒同服。如《本草新编》载:“调血脉,止腰痛:鹿血,滚酒调,热服。”《四川中药志》也介绍:“治老人心悸、失眠:鹿心血,研细对酒服。”
鹿肾为雄鹿的外生殖器,又称鹿鞭、鹿冲、鹿阴茎。性温,味甘、成,功在补肾、壮阳、益精。适宜肾阳不足、肾气亏乏所致的阳痿、腰膝酸痛、耳鸣耳聋、男子精寒不育、女子宫冷不孕者食用。
鹿胎是将妊娠母鹿剖腹,取出胎兽和胎盘,除尽残肉油脂,置烤炉内烤至干透而成。性温,昧甘、咸,能益肾壮阳、补虚生精,适宜男子精血不足之不育症、女子虚寒之不孕症者服食。
鹿肉也同牛羊肉一样属于红肉之列,多食、久食对预防胃肠疾病不利。
适宜中老年人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气血两亏者食用;适宜年迈怕冷、四肢不温、腰脊冷痛者食用;适宜妇人产后缺乳者食用。适宜冬季食用。
《医林纂要》:“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火,壮阳益精,暖腰脊。”《本草纲目》:“鹿这一身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
鹿肉性温纯阳,壮阳补火,凡发热者、阳气旺者、火毒盛者及阴虚火旺者皆不宜食。炎夏季节忌食。
《随息居饮食谱》:“诸外感病忌之。其茸角,皆主温补下元,惟虚寒之体宜之。若阴虚火动者服之.贻误非浅。”
肉可干烧、红烧或红扒。食用为肉类之极品,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人身必需多种维生素,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之特效,纯绿色食品。加工方式与牛羊类同,药用可润五脏、调血肪。治虚劳赢疲,产后无乳。内服食、前汤或熬、外用捣敷。
油条炒鹿肉:袋装鹿肉150克、油条50克、马蹄10克、姜蒜片6克、大葱粒3克、葱香红油15克、刀口辣椒15克、料酒4克、盐5克、味精4克、醋4克、糖6克、胡椒粉1克、生粉3克。
鹿肉码味入油锅滑熟备用。
油条入五成油温锅内炸脆。
锅内入葱香红油加刀口辣椒炒香后加入主辅料同炒。
起锅淋汁勾荔枝味芡即可。
炒鹿肉:鹿肉250克、棒蘑50克、料酒、精盐、味精、花淑水、酱油、葱花、姜丝、素油。
鹿肉洗净切片。棒蘑温水泡发,去杂洗净切片。
油锅烧热,放入葱、姜煸香,投入鹿肉煸炒,烹入花椒水、酱油煸炒,加入精盐和适量水炒至肉熟,加入棒蘑炒至入味,加入味精,推匀出锅装盘。
此菜由鹿肉、榛蘑组成,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补五脏壮阳益精等功效。适于身体虚弱、身倦乏力、肾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等病症者食用。健康人食用更能精力旺盛,强身少病。
金钱鹿肉:鹿肉1000克、猪肥膘肉150克、鸡肉100克、芹菜25克、榆黄蘑(干)50克、鸡蛋清25克、味精2克、黄酒15克、猪油60克、淀粉(玉米)15克、盐5克。
鹿肉用清水洗净,切成直径约2厘米的圆片;
肉片放入瓷盆中,加黄酒、精盐、味精;
芹莱切成沫,放入瓷盆中,一同腌制3小时;
猪肥膘肉也切成直径约2厘米的圆片;
每3片鹿肉、1片猪肥膘肉用竹签穿起来,可穿成10串;
串好的肉串上屉蒸15分钟;
鸡肉剁成鸡茸,鸡茸中加入鸡蛋清、精盐、味精、湿淀粉搅拌均匀,做成10个丸子;
榆黄蘑洗摘干净,在蘑菇中间切成方眼, 将做成的10个鸡泥丸子,逐个放到榆黄蘑上;
放好鸡丸的榆黄蘑入屉蒸5分钟即成“金钱”;
勺内放热猪油烧至七成热时,将蒸好的鹿肉串放入油中炸成金黄色捞出抽掉竹签,装入盘的中间,四周摆上蒸好的“金钱”即可。
鹿肉要蒸透入味;
蒸、炸过程注意鹿肉嫩度;
“金钱”要形象逼真;
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熟猪油1000克,最宜选用鲜榆黄蘑,若没有鲜黄榆蘑则可用干榆黄蘑代替。
金银鹿肉:鹿肉500克、玉米面(黄)10克、小麦面粉5克、鸡蛋60克、小葱10克、姜10克、鸡油5克、盐2克、花生油50克、黄酒5克。
鹿肉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水量没过原料20厘米),用旺火烧开,撇去血沫,用中火煮至五成熟时捞出;
再切成厚1.5 厘米的大片,放入碗中,加入黄酒、精盐、葱段、姜块和熟鸡油,上屉蒸烂;
下屉去汤,将下屉的肉分为相等2份;
将鸡蛋磕破,蛋黄和蛋清分别放在2个碗中;
往蛋黄中加入玉米粉和精盐,搅成蛋黄糊;
往蛋清碗中加入面粉和精盐,搅成蛋清糊;
将炒锅置于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热,将1份鹿肉蘸匀蛋黄糊,逐片下入油锅中,炸熟捞出;
将另一份鹿肉蘸匀蛋清糊,逐片下入油锅中,炸熟捞出;
然后将两色鹿肉分别切成条,整齐地码入盘中即成。
调制蛋白糊切忌过份上劲。这是因为糊搅制时间越长,使得劲越大,糊越稠粘,而且劲头也越足。会使糊变得又干又硬,放入原料后不易与原料结合,形成一体,挂糊不匀。炸制后,糊层涨发不饱满。菜肴口感良硬,不酥松香脆。所以搅匀即可;
挂糊后的原料在热油中定住形状即可,长时间炸,原料过分上色;
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花生油500克。
历史文化:“金银鹿肉”以北京仿膳饭庄烹制最佳,它出自清宫御膳房,分黄、白两色,黄者象征“金”、白者象征“银”,故名;
鹿全身为瘦肉,质嫩,富于营养,是肉中上品。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有记述:“鹿肉不可轻得,得而制之,其嫩鲜在獐肉上。烧
食可,煨食亦可。”
五彩鹿肉丝:梅花鹿通肌肉200克、青椒丝、冬笋丝、香菇丝、火腿丝、蛋皮丝各25克、鸡蛋清10克、淀粉10克、绍酒10克、
味精5克、鸡油5克、花生油500克(耗油50克)。
选用梅花鹿的通肌肉,顺鹿肉横纹切成均匀的细丝,放入鸡蛋清、小苏打、淀粉浆,炒锅烧热放油烧温,放人鹿肉丝过油滑透捞出。
炒锅油热用葱、姜炮锅,放入鹿肉丝,加入切好的青椒丝、冬笋丝、香菇丝、火腿丝、蛋皮丝,调入味精、绍酒、精盐等一起翻炒。待熟后淋上鸡油盛盘即可。
五彩滨纷,交相映衬,红、黄、绿、自、褐,鲜艳夺目。食时甘、香、脆、嫩、滑兼而有之,味道鲜醇,其肉鲜嫩。
滑熘鹿里脊:鹿里脊肉500克、鸡清汤10克、荸荠4个、碗豆尖7棵。
鹿里脊肉洗净,略烫,切成薄片,用布挤干水分,放在碗内,加入适量湿淀粉、鸡蛋清、料酒、味精和细盐,将鹿里脊肉拌匀。荸荠去皮,切成圆片。在锅内倒入花生油,烧热后投入鹿里脊肉滑透、捞出,沥尽油,将鸡清汤和适量料酒、湿淀粉、味精、细盐投入锅内,勾成芡汁,鹿里脊肉和荸荠片一并放入芡汁内,不断翻炒,撒上碗豆尖和鸡油后出锅。
菜品功效:温肾益精,补气养血。用治肾精亏损,气血不足,阳萎,早泄.梦遗,滑精,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腰背酸痛。
红烧鹿肉:鹿肉500克、水发玉兰片25克、香菜、酱油、绍酒、精盐、白糖、味精、花椒水、葱、生姜、水豆粉、菜油、鸡汤、芝麻油各适量。
鹿肉洗净,切块;玉兰片切成片;香菜切段。
铁锅内放入菜油,烧热时,将鹿肉下油锅内,炸至火红色时捞出。
锅内放菜油,用葱、生姜炸锅,下酱油、花椒水、精盐、料酒、白糖、味精、鸡汤,再下鹿肉,烧开后,放在文火上煨炖,至肉熟烂时,移到武火上烧开,勾芡粉,淋芝麻油,撒上香菜段即成。
菜品功效:补五脏,调血脉,治虚劳,壮阳益精,暖腰脊。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畏寒肢冷等症。
麒麟鹿柳:鹿通脊300克、大香菇100克、金华火腿100克、蔬菜水100克、丁香1克、香叶2克、豆蔻1克、草果1克、小茴
香2克、黄油30克、鲍汁100克、盐5克、味精3克、鸡粉2克。
整块鹿柳加入腌料腌制30分钟备用。香菇片成片,入沸水飞水挤干水分,然后入少许色拉油锅中略煎;金华火腿先放料酒和水浸没并蒸
熟,然后切片后入色拉油锅内煎至表面干香。
净锅下黄油,化开后下鹿肉小火煎至表面干香硬挺,然后切薄片。
另取不粘锅,不放油,下鹿肉片小火再煎一下至成熟,然后将其入盘,和香菇片、金华火腿间隔码好。
锅下鲍汁,下其他调料烧开后勾芡,淋在鹿柳上即可。
鹿柳用不粘锅再煎一次的目的是防止鹿肉内部有不熟的地方,因为国人很难接受西餐中“半生不熟”的吃法。
用发鲍鱼的原汁最好。
腌制鹿肉时不要加盐,否则肉质发紧。
用西式扒牛排的做法来处理鹿柳,口味更香嫩,然后打鲍汁,中西结合。味型:鲍汁味。
铁板滋补鹿肉:净鹿肉500克、洋葱圈、生菜丝各150克、海鲜酱10克、柱侯酱15克、蒜茸辣酱20克、葱姜蒜末20克、枸杞子10克、嫩肉粉3克、鲜人参1棵、高汤、料酒、日本烧汁、黑椒汁、鸡蛋液、水淀粉、花生油。
净鹿肉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纳盆,调入蒜茸辣酱10克、嫩肉粉、料酒、鸡蛋液、水淀粉、花生油等码味,最后放五成热的油锅里滑油待用。
鲜人参斜刀切成片;另把铁板烧热后淋少许花生油,再把洋葱圈放在上面。
净锅上火,入少许花生油烧热,先下葱姜蒜末炸香,接着把海鲜酱、柱侯酱、蒜茸辣酱、料酒、日本烧汁、黑椒汁等放进去炒香,等到掺入高汤烧开后,放入鹿肉稍微焖一会儿,再放进枸杞子和人参片,勾好芡以后,盛于烧热的铁板上,撒上生菜丝即上桌。
葱烧云腿鹿肉:鹿柳300克、火腿100克、葱白100克、西兰花200克、红椒2片、盐3克、味精5克、鸡粉5克、蚝油5克、花雕酒5克、嫩肉粉2克、鸡蛋清15克、水生粉10克、大葱10克、大姜10克、色拉油500克(实耗15克)、老抽2克。
鹿柳切成2毫米厚、3厘米宽的大片,用清水清洗干净,用毛巾吸干水份,将鹿肉片放入容器里,加入蚝油3克,味精3克,鸡粉3克,花雕酒5克,大葱、大姜、嫩肉粉、鸡蛋清腌制20分钟,将鹿肉取出,加入水生粉5克。
将火腿切成3毫米厚、3厘米长的大片加入剩下的水生粉待用。
西兰花洗净切小块入沸水中大火氽1分钟捞出控水,将葱白抹刀片成块待用。
锅内加色拉油烧至五成热,下入鹿肉小火滑1分钟至熟后捞出,把切好的葱白放入油中滑10秒钟,捞出沥油,锅内留底油,下入鹿肉葱块,红椒片,加入蚝油2克,味精2克,鸡粉2克,老抽2克,翻炒勾欠,淋入明油,倒入盘内,用西兰花围边,重新起锅加入色拉油烧至六成热,把上完水生粉的火腿下入锅中浸炸2分钟至脆捞出,摆在盘边即可。
菜品特点:营养丰富,色泽鲜明。
蘑菇鹿肉汤:鹿肉150克、生蘑菇50克、蒜末3克、葱10克、植物油25克、鸡蛋1/3个、面粉10克、柿子椒15克、胡萝卜15克、胡椒面儿0.3克、酱油10克、精盐2克。
鹿肉剁成肉泥。把生蘑菇和葱各剁碎一半,把另一半切成2.5厘米长的段条。把胡萝卜切成厚0.2厘米的齿轮模样,把柿子椒切成长2.5厘米的三角形。
在鹿肉里放入蘑菇末、葱末、蒜末、面粉、鸡蛋水、胡椒面、芝麻粉、精盐拌匀,然后做成直径为1.8厘米的丸子。这个丸子的一部分用植物油炸开,剩下的部分或蒸或煮。
在放入植物油的小锅中,将柿子椒和葱段炒一下,然后倒入汤继续煮。待汤煮开后放入胡萝卜和丸子,用酱油调味后继续煮,最后用胡椒面入味即可。
红枣炖鹿肉:鹿肉1000克、红枣12枚、酱油、姜片、花椒、精盐。
鹿肉用清水洗净,切约50克重的块。红枣洗净去核。
将鹿肉下锅后,注入适量清水、料酒、红枣、花椒、盐、姜片,炖到鹿肉八成熟,加酱油上色,再炖到熟烂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