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化学新课标知识点分析
|
知识点 |
水平 | |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
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
B | |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
B | ||
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
C | ||
能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
C | ||
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
C | ||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
2 | ||
微粒构成物质 |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
B2 | |
知道分子、原 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A | ||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
C | ||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
A | ||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
A | ||
认识化学元素 |
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
B | |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
A | ||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
A | ||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
A | ||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
3 | ||
物质组成的表示 |
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
A | |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
B | ||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
b | ||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
B | ||
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
b | ||
化学变化的特征 |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
B | |
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
C | ||
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
A2 | ||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
B | ||
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
3 | ||
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或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 |
a |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
B | |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
C | ||
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
2 | ||
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
b | ||
质量守恒定律 |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
BC | |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
b | ||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 重大作用。 |
2 | ||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
a | ||
|
知识点 |
水平 | |
地球周围的空气
|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
A | |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a | ||
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跟C、S、P、Fe、Al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及其实验探究 |
Aa | ||
知道氧气的用途 |
B | ||
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高锰酸钾、过氧化氢) |
a | ||
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及其实验探究和用途 |
Aa | ||
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a | ||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
B | ||
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 |
a | ||
知道温室效应 |
A | ||
知道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及其实验探究 |
Aa | ||
水与常见的溶液
|
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
Ba | |
知道纯水与天然水及自来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
A | ||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 |
Ba | ||
认识溶解现象(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 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
Ba | ||
知道水、酒精、汽油等常见的溶剂(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 |
Aa | ||
了解饱和溶液 |
B | ||
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
Ba | ||
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 |
A | ||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C |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某种无土栽培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 |
b | ||
结晶现象(胆矾晶体的形成、海水制盐)。 |
B | ||
常见的乳化现象。 |
A | ||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B | ||
金属与金属矿物
|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
Ba | |
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2 | ||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
A | ||
知道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
B | ||
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
Bb | ||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
A | ||
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 |
Bb | ||
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 |
B | ||
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
A | ||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
A2 | ||
|
知识点 |
水平 | |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
知道常见酸(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
A | |
知道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
A | ||
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
a | ||
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
B | ||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
b | ||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
b | ||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A | ||
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
B | ||
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
A | ||
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
A2 | ||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
2 | |
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 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
B | ||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
B | ||
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
a | ||
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
3 | ||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
A | ||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
B | ||
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
A | ||
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
B | ||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
2 | ||
合成材料
|
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 橡胶及其应用 |
A | |
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 影响。 |
B | ||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
2 | ||
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
a | ||
化学物质与健康
|
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B | |
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
B | ||
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 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
A2 | ||
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
2 | ||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
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
B | |
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
B | ||
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
2 | ||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3 | ||
|
知识点 |
水平 | |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
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
b | |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
b |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
b | ||
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
b | ||
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
a | ||
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O2、CO2)。 |
a | ||
注意:
A表示(了解水平)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B表示(理解水平)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
C表示(应用水平)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
a.表示初步学习 b.表示初步学会
1表示体验、感受 2表示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3表示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温馨提示:
参照《2007年化学新课标知识点分析》,自己查漏补缺,争取成绩更上一层楼。人生能有几回搏?努力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