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的讲话(摘录)
区教育局局长 罗正义
各位校长、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中小学校长、书记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时期教师的良好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和教育行政执行能力,努力构建优质教育基地。应该说,我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抓得都比较紧,措施也比较到位,这是肯定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按照教育规律办好教育,我想就师德师风建设再讲四个问题:
一、抓师德师风建设要以维护学生权益为突破口,必须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者说,侵害学生行为的现象在一些校园,在一些老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存在着:为了提高平均分、升学率,禁止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无故迫使表现差、难管理的学生退学、转学;根据考试成绩好坏排座位;学生上课迟到、讲话、做小动作,做错作业,罚抄单词100遍、罚扫地、罚钞票、罚站、被请出教室外等等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致演变成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有其社会原因:由于教育评估体系的不完善,分数、升学率仍是衡量学校办学成绩的重要指标,是家长给孩子择校的唯一标准。于是,学校、校长、老师不敢怠慢,口念“素质教育”之名实行“应试教育”之路,一心只想自己的学生多出成绩、出好成绩。校长向教师施压,教师向学生施压。一旦施压受阻,学生不听,教师的行为就失去了分寸,有时甚至失去了理智。体罚学生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一是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二是教育教学技巧的低水平,三是教师行为的异常。
要采取有效具体措施制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一要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在呼吁社会给予教育更多支持理解的同时,我们的教师需来一次彻底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它既表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期望中,也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行为和方法上,还表现在教学的具体行为上。二要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学生是整个教育的重心,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能把目光只局限在学生学业上,应面对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不仅仅关心学生的所学,还应该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去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学生的沟通,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三要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不仅仅关注“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关注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教师自己不能有侵权行为,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这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指向,也是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给师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育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四要规范教师行为。我们每所学校都有“教师行为守则”,但大多是贴在墙上、讲在嘴上,缺乏具体性、操作性。相比之下,美国的“优秀教师行为守则”就非常具体、明确,如“不得使用威胁性的语言”等,有21条,有些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二、抓师德师风建设要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准绳,必须禁止在职教师搞有偿家教,违规办班、带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升学压力的加大,很多家长愿意花额外钱,托老师做个别辅导。尽管教育部门三申五令,禁止在职教师搞有偿家教,但由于应试教育和经济效益的原因,有偿家教还是很有市场。有偿家教的弊端有许多:一是分散了教师的教学精力,有些老师本末倒置,把主要精力放在家教、带生、办班上。二是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有些学生认为反正课后有老师重新辅导,上课不认真无关紧要。三是损害了师德形象,一些教师对接受家教的学生和未接受家教的学生另眼看待,甚至有透露试题的行为,教学评价有失公正。四是学生安全难以保证,家教的环境、路上的交通安全问题多,风险大。五是严重影响了坚守岗位教师的积极性。
所以,在职教师搞有偿家教,违规带生、办班必须禁止,谁敢违规,就按区教育局的规定处理。我想,从我们教师的职业性质来讲,选择了做教师,就等于推绝了浮躁和奢侈,接受了平淡生活,但教师所创造的价值,培养出的人才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教师拥有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
有偿家教,确实有需求,有市场,但上级教育部门有明文禁止,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坚决维护教育秩序,净化教育市场,树立良好的教育新形象。
三、抓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加强校长师德修养为切入点,必须不断探索新机制,提升新内涵。
一是加强校长师德修养,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进程。校长、书记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新时期师德保障制度的一种新理念。校长要求教师做到的必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校长的修养,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起榜样示范作用。加强自我修养有四种方法:内省法、格言鞭策法、行为规范法、实践锻炼法。
二是加强教师师德教育,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新内涵。孔子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孟子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朱熹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等师德思想,对我们今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还是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明确提出了八大方面的内容。各校除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反思外,还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三是加强学校师德研究,不断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机制。校长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来完成,要摸索建立一较符合本校实际的师德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竞争机制、培训机制。
四、“破窗理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借鉴。
“破窗理论”是政治学家威尔逊、犯罪学家凯琳创立的。他们认为:砸碎了一块玻璃窗,如果得不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反正没人管,再去敲几块也无所谓。
“破窗理论”原于“两辆汽车”的试验:有人将两辆汽车分别放在富人区和穷人区,将放在穷人区的这辆车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一天之内就被偷窃了,放在富人区的那辆车却依然完好。然后,把放在富人区的那辆车,将玻璃窗敲几个洞,过几个小时,这辆车就被偷窃了。
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道理:杂乱无章将暗示人们从事不良行为。“破窗理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对于教师体罚学生、对教师有偿家教、违规带生等现象,如果不加及时禁止,这些有悖于师德师风的行为,会铺天盖地而来,到那时,不仅难以禁止,而且会影响整个教育的信誉、形象。
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有偿家教、违规带生、办班,这并不是“小题大作”。如果一定要算是“小题大作”,那我想通过这次“小题大作”,“作”成一个“积极探究、团结协作、双向互动”的适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教风来。
同志们,优质教育基地不可能靠棍棒教出来,也不可能靠课外辅导补出来,是要靠我们全体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靠教师、校长用心去塑造出来的。我们坚信,有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我们一定能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和教育行政执行能力,我们一定能营造让椒江人民满意的师德师风,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