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既可指人的性质、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素质则是指一个人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人格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与提高职校生对客观事物真、善、美的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性格,使职校生的行为表现能体现为一定文化水准上的道德修养。在注重和加强对职校生的人格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学校的领导与中层管理人员都必须顺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都必须充分认识人格素质教育在道德建设与习惯养成方面的基础地位,尤其是班主任,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主要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充分发挥并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对职校生施以潜在、无形、隐性的造就,还要对职校生施以理性关怀、价值观引领和精神改造,探索人格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首先要充分认识注重和加强对职校生的人格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人的素质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系统,而人格素质在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起着骨胳一般的支撑作用,往往会决定着职校生素质构成的性质和方向,不少事例证明:某一个职校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都依赖于人格素质,并在人格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或者发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管理、教育、帮助职校生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基本保证就在于人格教育,要培养职校生成才,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成人,人格教育是基础。
目前,职校生的人格素质状况基本上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市场经济社会各种观念的碰撞,也由于社会生活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致使一部分职校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格缺陷,表现在:过分看重自我,有时焦虑不安,不易适应环境,抗挫能力较差,有的还不懂得感恩父母,个别的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部分学生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尽力、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因此,必须把注重和加强对职校生的人格素质教育摆到重要位置。这样做,不仅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二、其次要充分考虑注重和加强对职校生的人格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影响职校生人格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因素则是人际交往与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社会多元的思想观念和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影响下,由于职校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性,往往具有模仿心理和流行心理,极易被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因素所影响,而这些消极影响导入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与他们比较喜欢的课外活动。因此,要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与实效性,一定要根据职校生的思想实际和个性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坚持言传与身教结合,坚持明理与导行结合,坚持关心爱护与严格管理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基本原则。
1、坚持言传与身教结合。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不仅需要讲清道理,更需要发挥自身人格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善于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职校生。帮助职校生充分认识到确立人生目标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并在班级教育活动中采取恰当的方法,或造就一定的班级文化氛围,在进一步充分融洽师生与生生关系的和谐氛围中,使人格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效果。
2、坚持明理与导行结合。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通过主题班会、谈心交流等形式向学生谈人格教育的意义,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转化自己的行动,从而积累成为自身的人格基本素质。既关注学生的衣着打扮与行为举止,又能在让学困生消除顾虑的同时帮助大多数职校生走出学习的沼泽地,还能帮助职校生有意识地进行情感与行为调控,从而勤于自省、勤于自擦、勤于看清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3、坚持关心爱护与严格管理结合。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管理作用,要知晓:一个职校生形成良好人格素质的过程,往往就是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对学生的常规管理中必须规范其行为,使人格素质的形成既是外界影响的内化过程,也是主体意识的外化过程,用严格的管理来促进学生内化的进程。当然,严格管理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严而不厉、严而和善才有效。
4、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基本原则。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人格教育是一个系统,单靠学校或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是不够的,必须协调好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既讲究针对性,又考虑及时性,还要经常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既定好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又强化督查、训练学生的行为,更宽容关爱、转化学生的行为,从而形成网络,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