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轮复习的内容和目标
第一轮复习以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导向,明确重点、考点。以章为单元纵向挖掘教材,使基础知识系统化,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讲重点、考点知识,精选习题训练。每章复习完后进行单元测验,检查复习效果。
第二轮复习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五大板块知识为依托,打破章节界限,横向联系、归纳、概括,提高综合能力。每板块精讲精练热点题型,使学生适应高考题型。
第三轮复习训练学科内综合卷、理科综合卷。学科内综合卷起查缺补漏作用,理科综合卷锻炼学生答题速度和合理分配理、化、生答题时间及规范答题。
新考试大纲出版后,解读新考试大纲。告诉学生增加、修改、删除考点的内容,教学内容作针对性微调。
二、采用积极复习方法
教师应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在课堂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置情景,给予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供参考。
1、适当加快教学进度。高三年级学生已储存较多化学信息,而且有较强理解能力,因此,适中的快节奏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活跃思维,提高效率。
2、适当拓宽教学广度。总复习不能停留在新课内容上,应有所拓展。例如,复习“酯”时,不仅要知道“链状酯”,还要掌握“环酯”及其形成原理,培养学生灵活性。
3、适当挖掘教学深度。高三学生思维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向硫酸亚铁和硝酸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什么现象?把考查硝酸氧化亚铁离子的问题变为上述新情景,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认识NO3-和H+在溶液中相当于稀硝酸的创新思维。
4、适当增大教学密度。教学密度即教学容量。教学密度小,学生易处于“饥饿”状态。一是浪费宝贵时间,二是不甘于“挨饿”的学生必然自己去找“食”吃,导致师生不同步不合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