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化学选考试卷分析
来源: 网络 作者: 不详
阅读: 645 时间: 2021-01-14 10:45:51 0
化学学科命题思路与分析

命题思路


2021年1月浙江省化学选考试卷命题遵循“稳中求进”的总原则,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考生实际,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为着力点,突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命题紧扣《考试说明》,坚持原创性、科学性,适度创新,确保试题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和中学化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立德树人,彰显学科价值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与制药、石油、橡胶、建材、钢铁、食品、纺织、皮革等产业息息相关。试题合理选取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活动中和能源、材料、药物等相关的真实情境为素材,让考生感受化学学科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化学试题的立德树人作用。例如第8题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重要用途,第21题铝硅酸盐型分子筛,第22题镍镉二次电池,第29题以高钛渣和Cl2为原料加碳氯化制备TiCl4,第30题K2Cr2O7的制备,第31题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等。

二、稳中有变,坚持以生为本
整卷题型、题量、难度保持稳定。试题充分考虑考生实际和首考对复习的影响,在不改变考查功能的前提下,题量和之前2次分卷考试的试题保持一致,包括25个客观题和6个主观题。客观题都是单选题,主观题题型稳定:第26题用结构解释物质理化性质,第27题物质的量相关计算,第28题无机综合推断及实验方案设计,第29题反应原理综合运用,第30题无机物制备综合实验,第31题有机合成综合推断。全卷充分考虑考生人数的变化、疫情对教学的影响等因素,难度与2020年选考试题基本保持一致。另外,适度改变个别题目的形式。比如之前第28题分为28-I和28-II关联度不大的两部分,主要是延续合卷命题时的考查内容不变并有利于考生得分。本次将28-I和28-II两部分整合,小题数量、考查内容和设问方式不变,但设问有梯度,确保考生不会因为推断不出最终结果而得零分。

三、强化主干,注重必备知识
试卷充分考虑考生的学习基础,紧紧围绕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从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必备知识出发对试题进行整体性系统化设计。试题多采用学生熟悉的命题角度进行设问,力求体现基础性。例如:选择题第1题至第20题,重点考查化学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基础性知识;第26题考查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第27题考查化学基本计算;第 28、29、30、31题综合性较强,难度相对较大,但设问有层次,每个大题的前面几个小题还是从“双基”出发,关注必备知识的考查,有利于考生答题。 

四、回归本质,突出关键能力
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包括符号表征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模型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试题创设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体现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发展成果的真实情境,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新信息重新建构的知识系统解决问题,重点考查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例如第12、23和29题第(5)小题重点考察模型认知能力;第21题、24题、31题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第30题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第31题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和合成路线的书写重点考查学生的符号表征能力;第28题第(2)小题、29题第(3)题、31题第(5)小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名师解读:稳定中有变化,变化中求创新

2021年浙江省化学选考试题较好地保持了试卷结构、试题题量、试题难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以测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呈现“稳定中有变化,变化中求创新”的风格。

凸显“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试题从一定程度上响应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如21题、24题、25题、28题、29题均在历届试题的基础上呈现较大程度的变革和创新,可以引导高中一线教学逐步走出“考什么、教什么”、“对题教学、对题复习”的泥沼。

聚焦必备知识,测查关键能力,渗透核心素养。试题全面覆盖了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基本化学用语(4、5)、核心概念(1、3、7、10)、重要无机物、有机物性质与应用(6、8、9、12、14、15、31)、反应原理(17、18、19、20、22、23、29)、物质结构(16、26)和实验基本技能(11、25、28、30)等。试题较为深入地考查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如23题中对CH3COONa溶液加热其pH变小的原因分析、26题通过数据证据进行醋酸分子缔合的推理、陌生物质晶体类型推理、29题关于平行反应的调控机制分析,这些具有一定陌生度的试题情境,需要学生从微观结构、平衡和速率等多角度系统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还需要具有批判思维意识,能突破固有思维,尊重证据。30题关于“半滴”的操作描述一定程度检测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中学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真做实验,11题D项更是引导师生要关注实验安全。

试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选择题1-14题绝大部分知识来自教材本身,学生入手容易,有较强的学习获得感;试题28、29、30、31较好地实现了不同模块、不同章节知识的学科内融合,考验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29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试题23、24、29-(3)(5)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
点赞是一种美德
0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