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五种基本素质修养(1)
阅读: 328 时间: 2016-01-12 19:35:58 1
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包括政治修养,品德修养、学识修养、能力修养、人格修养等。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如何将决定班主任工作业绩的好差。因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修养:
一、较高的政治修养
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对教师的政治素质也提出明确的要求,他说:“各级党委和学校的党组织,应该热情地关心和帮助教师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帮助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更多的人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要积极地在优秀的教师中发展党员。”以“育人教书”为己任的班主任,代表着国家和党,为全班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工作。他的政治观点,政治觉悟和政治眼光也将通过他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甚至引导着学生,而又通过学生间接地影响着社会,影响着未来。因此,重视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缘由:
第一,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德育中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求班主任应该具有最起码的政治素养。
1988年8月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对初中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方面提出了基本而明确的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以及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等。既然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提出如此的要求,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使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并不断提高的班主任更应该具有比这更高的政治水平。唯此,才能教育出有正确政治观点和较高政治觉悟的学生。
第二,教育是国家的事业,班主任是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一代人的政治水平。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这种“战略地位”的确立,赋予广大教师以伟大的历史使命,要为国家的现代化培养人才,也更加明确了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而非个人或团体的好恶之事。班主任作为基础教育事业的把关者,其“基础性”决定了未来的方向。加之,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在多种政治思潮面前尚无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正确地指引,向他们灌输或渗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使其从小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并在正确的意识、观点指导下勤奋学习。
第三,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特定历史时期,班主任更应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为造就更多的有较高政治觉悟的新一代而努力工作。
班主任教师要形成较高的政治素养,首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要拥护宪法,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和终生追求的目标;其次,在“信”的基础上“学”。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这些伟大的思想武装自己,尤其是邓小平同志既博大精深、又切合中国实际的思想更应该是每个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再次,在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去“做”。这就要求班主任以自己正确的政治观点教育学生,以敏锐的政治思维审时度势,以较高的政治觉悟去工作,使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而,不能想象离开了较高的政治素养,班主任会给学生的思想以何种影响、何种指向。我们说,较高的政治素养是班主任最为首要的素质要求。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