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作者: nantianhulmh
阅读: 5935 时间: 2007-03-26 20:43:00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研究实验方案
                                                     一、 实验课题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规律,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实现认识的“二次飞跃”培养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本着这个宗旨,我们确定本课题并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二、 研究目标
1. 使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科学的密切联系,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处处有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
2. 使学生领悟物理课程的价值取向,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3. 让学生明白,掌握科学文明的方法,掌握物理作为一门特有的探索、创新的精神实质,让物理世界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4. 使学生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生活、社会中简单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5. 使学生摆脱抽象、枯燥无味的识记、繁难偏旧的知识体系的束缚,实现“乐学乐用,勤学勤用,活学活用”的学习氛围。
三、 研究对象
2007级1,2,3班或者2006级1,2班
四、 研究的重要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教师对知识的感悟,用科学新颖的教法,在课内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为知识的深化、应用作好铺垫。
2. 情景再现法
在教学中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找到必要的感性材料,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在情景再现中看到知识在生活、社会中的真实价值。
3.   实验探究法
在教学中,针对一定的物理知识技能,规律定律,法则原理,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去经理探究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和实际问题中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去挖掘它们潜在的物理知识。
4. 考查、参观、访问法
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观考察工厂、农村、电站、社区等,去采访有经验的农民、工人、艺人等,了解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科技应用情况,了解科技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负面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方案,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5.   专题研究法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针对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一些物理现象,一些实际应用,开展研究,让学生在自身的实际探索中去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去了解知识的应用,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6. 科普讲座法
就是给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方向,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等,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增强科技运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神州5号飞船”、“登月计划”、“人类的进步与环境变化”等问题。
7. 媒体展观法
在教学中利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向学生介绍物理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介绍学生观看“科技博览”、“科学大观园”、“走进科学”“、“人与自然”等节目,让他们在观看电视、录像、上网时去领略物理知识的掌握对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三农”问题都是相当重要的。
8.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根据教学的要求,适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敢于创新的能力,如学习了照相机后,组织摄影讲座,摄影比赛;学习了密度后,去鉴别真假戒指;学习电功、电功率后,探究如何节电,如何检验电能表的好坏;学习了热学知识后,去探究家庭中各种与热有关的知识等。
9. 整合梳理法
学习某一章节的知识或某一方面的知识后,指导学生从生活、社会、生产中去挖掘、发现、归纳、找出哪些方面用到了这部分知识,是如何应用的?养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体会知识存在的价值。
10. 科技制作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设计、防制、创造、改进一些科技作品,如:制弹簧称、密度计、潜望镜、潜水艇模型、自制报警器、自制温度计、高度计、压强计等,在各项活动中去应用知识,去感悟知识的应用。
五、 研究途径
1. 确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定期开课题会,把握研究方向。
2. 定期交流研究成果,组织好研讨课、观摩课、交流会。
3. 设立课外考查基地,处理好课堂与基地的辨证关系。、
4. 做好课内外的联系,特别是社区、工厂、电站、农村等的基地作用。
5. 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录像、搞好科普讲座、科技制作、小发明等。
六、 研究周期及步骤
本实验周期为二(四)年,即2004.9——2006(8).9
第一阶段(2004.3——2004.9)
1.   明确研究方向。
2.   培训教师
3.   制定和完善方案
4.   实验前侧
第二阶段(2004.9——2005.12或2007.12)
1.   学中具体落实各项研究目标。
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研究方式,让学生逐渐形成“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维习惯及能力,达到预期实验目标。
2.   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三阶段(2006.1——2006.8或2008.1——2008.8)
1.   实验后侧
2.   整理资料
3.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4.   申请课题结题
七、 成果形式
1.   实验报告
2.   研究论文
3.   各种教育案例
4.   优秀教案
5.   小制作,小发明
6.   成绩反馈
八、 研究组织

 

 

点赞是一种美德
2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