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学部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阅读: 2088 时间: 2008-08-07 17:55:00 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2。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 
    A.学前教育阶段  B.初等教育阶段c.中等教育阶段D.初中阶段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 
    A.归属    B.自我实现    c.尊重    D.生理 
    4.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    )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5.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 
    A_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c.动机强度适中D.动机最强 
    6.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7.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 
    A.高    B.低 
    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8.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 
    A.精细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_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9.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10.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  D.正式评价 
    11.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12.某学生在考场产生了“怯场’’现象,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度焦虑和紧张,这是因为该生动机水平(    )。 
    A.过弱    B.中等    c.过强    D.无所谓强弱 
    13.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 
    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A.场依存型占优势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14.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认知风格    D.顿悟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是华生。 
  2.A.心理发展的童年期处于学前教育阶段。 
  3.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4.A.诊断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目的是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 
  5.C.当学生的动机水平适中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最大。 
  6.B.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学生保持较低的动机水平即可。 
  7.B.力求成功者相对于避免失败者而言,其成就动机较低,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获取成功,往往会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当面临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他们的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8.A.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精加工策略。 
  9.c.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这是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 
  10.A.见学习精要第361页中常模参照评价的定义。 
  11.D.根据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可知,运气因素是不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
  12.C.考试时产生的过度紧张和焦虑,说明考生的动机水平过强。 
  13.A.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14.B.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到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这就是功能固着。 
  15.B.A属于逆向负迁移,c属于横向正迁移,D属于正迁移,只有B属于垂直迁移。 
  16.A.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17.D.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8.A.见学习精要第300页中品德的定义。 
  19.C.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言语信息。 
  20.B.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二、填空题
  1.稳定性控制性    
  2.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3.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4.流畅性独特性5.先快后慢    
  6.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7.课程目标学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8.操作技能或动作技能心智技能或智力技能
  9.认知阶段  自动化    
  10.认知  自我提高

三、简答题
  1.
  (1)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 
  (2)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3)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达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2.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③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④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⑤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因素。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3.
  (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此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