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第八章 运动和力
来源: 作者:
阅读: 408 时间: 2020-03-13 15:49:13 1

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1.伽利略斜面实验

(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实验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

(3)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得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的物体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2)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惯性不是力,力有三要素,而惯性只有大小,因此在惯性前面加上产生出现受到克服等词语都是错误的,也不能说惯性作用。

知识点二: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所受到的力是平衡的。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叫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

 

二力平衡

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其中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不受影响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这两个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零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知识点三:摩擦力

1.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2)分类:

摩擦力

(3)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

(4)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

(5)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2.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

(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步骤: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即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更换不同的粗糙表面重复实验,比较拉力大小得出结论。

控制表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重复上述实验,比较拉力得出结论。

(4)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接触面积、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