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第四章 光现象
来源: 作者:
阅读: 543 时间: 2020-03-02 21:59:35 8

【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最大的天然光源,烛光或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

2.光线: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等。

4.注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光客观存在而光线是为了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而构建的一种物理模型同磁感线一样并不存在。

5.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某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发生反射,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图示:

(3)理解:①光的反射现象中,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对应的反射光线。②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等于0度,反射角也等于0度。③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增大。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两种反射现象对比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特点

射到物面为平整光滑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射到物面为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传播

条件

反射面平整光滑

反射面凹凸不平

光路图

能否成像

可成虚像

不能成像

应用

平静的水面、平面镜、反光的黑板

漫反射能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

相同点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

1.原理:如图所示,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__反射__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光好像是从图中S′处射来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虚像。

2.规律:由平面镜成像原理图可知:反射光线、入射点和虚像点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规律经常用来进行相关的作图。

3.实像与虚像对比

 

实像

虚像

形成

实际光线会聚

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

承接

能用光屏

不能用光屏承接

画法

用实线表示

用虚线表示

观察

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

4.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体大小相等。(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是虚像。

5.注意:①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图形。②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会感觉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这一过程中像的视角变大的缘故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

6.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注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这样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另一侧的蜡烛。

2)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原因:方便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3)让未点燃的蜡烛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虚像。

4)未点燃的蜡烛不能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用烛焰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烛焰明亮,成像清晰,易于观察。

6)在暗室中进行实验的原因:环境较暗,像相对就明亮些。

7)在虚像处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断成像的虚实。

8)方格纸(或直尺)的用途:更好的比较像和虚像的到平面镜的的距离。

9)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有两个距离很近的虚像的原因:玻璃板前后两个侧面各成了一个像。

10)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的原因:蜡烛通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成的像距离近,看起来几乎是一个像。

11)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更好的发现普遍性规律。

【知识点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1)内容: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③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④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图示:



3.光的折射现象:池底变浅。

(1)原理:从池底A点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从A′点射来的,A′点就是A点的变高(填“高”或“低”)的虚像。

(2)规律:在折射成像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点和像点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规律经常用来进行相关的作图。

4.注意:①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描述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时而引入的“辅助线”它既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又与反射面(界面)垂直在光路作图时箭头(表示传播方向)、实线、虚线要清楚区分开来;②发生光的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③光线发生折射时在介质表面处光线还会发生反射。

【知识点五】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1.定义: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散现象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把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光。

4.把被三棱镜分解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

5.光谱中在红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称为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热作用越强。

6.光谱中紫色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的作用是杀菌、防伪等。生活中既要合理利用紫外线,又要防止紫外线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