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练自己,教学艺术永远在路上—参加重庆市初中物理优质课大赛心得体会
来源: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 作者: 张书玉
阅读: 2977 时间: 2019-03-24 21:58:53 23

      由重庆市教科院举办的“重庆市初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决赛”于2019312日至15日在万州中学和永川中学(老校区)举行,我有幸代表巴南区在万州中学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我很荣幸获得了一等奖。回顾这次参赛的过程,我有很多体会和收获。 

一、群策群力,我深知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接到任务时已快放寒假了,2019119日我抢注的课题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从哪里来》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我把这次赛课活动告诉了学校领导,学校立即组建了以王文忠主任为组长的赛课筹备小组;区教研员经本合老师引领渝南田中的陈华老师和全善学校的郭强、徐正亿、吴可老师积极参与指导;学校物理教研组张凯、陈邦、王乾寿带领全组老师参与设计和磨课;物理实验员杨洲老师一丝不苟的准备实验器材,信息处两位计算机老师准备赛课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大家一起群策群力,无论从环节设计还是语言锤炼,实验设置或过渡语的推敲都要反复锤炼。每个细节的处理、每个问题的设置、大家都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通过这次赛课,我见证了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

二、过程艰辛,我的学科思维得到了创新

1.精读教材,研读课标。教材是老师备课的核心,备课前要逐字逐句的精读教材,认识教材中每个板块每幅插图的呈现在本课中的作用,认真思考这样安排的目的。第二步就是研读课标和学习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根据课标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②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组织学生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促进其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⑤促进其动手、观察、思考等科学素养的提高。

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是经历探究过程,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难点为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总结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查阅资料,搭建课架。一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一定要巧妙合理,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和组内老师的共同商讨确定以“磁生电”的知识为主线。让学生“玩”磁生电发现并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初探磁生电现象(注重体验)——再探磁生电现象(发现规律)——分析现象、规律——总结、分享、交流——学以致用--实战演练点评拓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环环相扣,有浓郁的物理味道。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物理,更要玩出物理的本味。

3.准备实验,力求创新。巧妙的创新实验可以更有效的突破重难点。特别是引入实验, 既要能体现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能让学生观察到“磁生电”。

本课的重难点就是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为了形象的突破重难点,自制了一个切割磁感线演示仪,利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模拟磁感线。为了做出这些演示实验器材我和张凯老师在雅兰电子城和石桥铺电子批发市场往返了10多趟。

三、反复磨课,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

从开学后到赛课在学校的时间只有10天,若每天试讲一堂也只能试讲10次。226日第一次试讲完全出乎意料,课堂上同学们实验完不成,问题答不上完全乱套了无法按照既定方案前行,课上到一半就连我自己都不想再讲下去了。其实这也是好事,第一堂课能把所有的问题暴露出来。晚上教研组迅速组织改稿,第一周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改稿到凌晨100左右,第二天再试讲。这样反复磨课,直到最后定稿反反复复修改了20多次。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精神力量得到了升华。

四、赛场风采,我的付出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课堂引入,实验新颖瞬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娓娓道来吸引学生的专注聆听

 

自我陶醉,声情并茂讲解自制教具电吉他

 

分组探究,悉心指导唤醒渴求知识的双眼

 

 

亲自实验,积极探究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自制教具,突破难点把课堂推向成功高潮

五、静心反思,我的教学艺术永远在路上

参加这样的赛事,说不紧张那是安慰自己。上课前的20多分钟,突然感觉自己的教案剧本好像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就好像“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跟张三丰学太极时忘掉前面所有的功夫一样。轮到要我上场了,我深吸了几口气,带着孩子们走进我们的阵地。进入教室后按照计划,团队里的老师们根据分工各司其责,学生实验器材、我的演示实验器材、书写笔、翻页笔等等都按照事先安排摆放在我熟悉的指定位置。我就只负责和孩子们交流,尽量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按照预案,逐一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

返校后再给同学们上课时,语言比以前更精炼了,不再那样啰嗦。我进一步认识到一堂好课一定要注重:

1.精彩+务实。老师要重视生活情景和物理知识的融洽,重视实验教具的创新与应用;注重学生探究物理兴趣的培养;注重知识学习与情感发展的统一。

2.教学目标的制定围绕三个角度:一看目标制定与表诉一定要科学规范;二看目标达成有用的活动(从目标的角度审视活动的相关度)三看目标落地如何设计。

3.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情景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运用推广)课的结构和完整性一定要紧紧围绕课的主线来设计。

4.课程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社会中去。设计出与常规课不同的创新点和引爆点。整堂课必须完整流畅,过渡语一定要为学生的思维递进搭好浮桥。

5.体现物理的学科特点:注重实验改进的奇特(实验的科学性、操作性、可见性、安全性、性价比)。二是学生思考的空间、密度和深度是否恰当。

6.课的高潮设置在哪里?怎样铺垫进入高潮,又怎样很好的控制高潮回落。

7.学生的情感流向(期待,逐渐增强过渡到冷静思考最后深入思考)和参与度一定要强。德育教育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要在教学中体现得恰到好处,

8.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一定要匹配。

9.师生活动的比例一定要恰当,比赛时出现与预设不符的新问题生成时或实验失败时一定要用教育机智灵机处理。

10.教师基本功一定要扎实,语言干净流畅板书设计内容合理清晰美观,教态大方有亲和力,肢体语言应用恰当。

1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不能拘于形式,提出的问题必学要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次赛课,磨练了自己;教学是一种艺术,永远在路上! 

点赞是一种美德
23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