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听听校长们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来源: 校长专刊 作者: 吴 坚等
阅读: 1182 时间: 2017-02-17 16:11:54 1

    编者按:又是一年开学季,校长对教师、学生们有何寄语?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送的是几位校长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演讲部分精华摘录)。过去的这个寒假,复旦附中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热播“火”了一把,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今年附中的开学典礼上,自然成为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不过,在校长吴坚看来,学校的情怀、气质、追求,不仅仅是在别人眼中的一个好奇,更成为了反躬自省、细细体味的命题。

另外,湖州师院附属初级中学俞月琳校长在开学典礼校长致辞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世界看见我们!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结合自己的经历,在高一新生入学会上的发言,对新生提出了两个期望:一是教养,二是情怀。

江苏省淮北中学校长王为军以《做热血青年,铸热血青春》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

 

 

追求理想实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君子之道

——复旦附中校长吴坚

 

http://pic.sxjy.cq.cn/uploadfile/2017/02/20170217160925956001.png

新学期如约而至,在经历了并不漫长的冬的休整与孕育,春的脚步已经姗姗而至,草木萌动的气息已萦绕在我们的校园。

一点沉着、一点安静、一点高迈、一点诗意,可能都无法真正概括附中的气质;但我们切切实实地拥有着我们的品格,追求着我们的理想,实践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君子之道。

附中追求的是内涵

“腹有诗书气自华”,才情不是用来炫耀的,更不是用来进行交易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知识的获取、学问的探寻过程中,最大的满足感应该来源于自身的充实和成长,而非一时一地战胜或超过了某某对手;因为我们很清楚:以他人为对手的胜利一定是暂时的、虚无的,而以自我完善为目标的胜利才是永久的。无谓的负担往往是在无谓的自我纠结中产生的。

附中推崇的是自律

环境是很好的保障,也是最难得的扶持。“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们的身边有着最好的老师、同学,他们卓越而又大方,他们和蔼而又友善。作为师长,可以守护始终;作为朋友,可以真诚相待;作为学伴,可以切磋砥砺。这样的良好环境的基础就是我们能够自律自强,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也懂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道理。

附中欣赏的是平等

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尊重,是一切合作共赢的基石,而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显示着既卓然独立又紧密相连的意义与价值。“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这样的修身境界,其核心理念就是平等地看待他人的思想和作为,同样也平等地看待自己的实际和可能。平等的视角,需要一份宽阔的胸怀,一份平和的心态,一份自省的勇气。努力争取与坦然接受同样可贵。“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附中自豪的是传承

我们身处一个特别的时期,同样肩负着特别的文化传承的使命。你可以说今天是一个小时代,也可以说今天是一个大时代;你可以说我们身处一个幸运的时期,也可以说我们身处一个艰难的时期。

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明明白白地懂得:事在人为,传承永续。中国数千年的文化魅力就在于此。没有文化的崛起,就没有大国的崛起,即使有经济腾飞,但没有对自身文化的理解、认同和自豪,就难有真正持久的影响力和创造力。附中就人群规模而言是一个小学校,但就志向抱负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大学校,因为她在培养着这样的一群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这一复旦精神的别样表述,它所呈现的根本思想恰恰是文化传承意义上的家国情怀、历史担当。

http://pic.sxjy.cq.cn/uploadfile/2017/02/20170217161534259001.gif

 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世界看见我们!

——湖州师院附属初级中学   俞月琳

 http://pic.sxjy.cq.cn/uploadfile/2017/02/20170217161024740001.png

自信——志存高远 

做一个自信的人,相信自己,不自卑。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目标和计划是通向快乐和成功的魔法钥匙。大家都喜欢的作家林清玄说:“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我算是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做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我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

自律——自主修善 

前段时间,动物园连续发生命案,死者固然令人伤悲,但无论是违反规定下车,还是翻墙逃票,这悲剧追根究底,就是没有生命责任,制度责任,缺失自律意识。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修缮的过程。修炼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修炼自主管理自己学习与生活的能力,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学业成绩。修炼自我调控能力,特别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自觉抵抗外界不良的影响和干扰,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心灵监护人,自己意志的主人。

自强——正心笃志

锤炼人格,修炼性情,用理智和毅力战胜懒惰、拖沓和随意,要意志顽强,吃苦耐劳,永不停息,做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

向上——品行醇厚

道德和心灵的力量使世界上最不可战胜的力量,世界上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才胜德是小人,德胜才是君子,德才兼备是圣人。要做“谦谦君子、大家闺秀”,男孩子,不谦谨,不豁达、不自律,何以处世?女孩子要做一个有修养,有学识,有品位,懂礼仪的大家闺秀。

向阳——乐群好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要学会养成参与讨论,倾听老师、同学意见,准确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全的对话人格,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协商与妥协的能力;热爱体育,热爱艺术,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自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积极地成为一个精神唤醒、潜能激发、内心敞亮、主体弘扬、个性彰显的阳光灿烂的金色少年。

向善——以仁达善

要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伴、感恩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长存感恩之心,我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要有爱心,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助人为乐,自觉为团队、为家庭、为朋友排忧解难;自觉奉献社区,主动服务他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内心积淀下一笔善良的资本,最终享受爱的馈赠。

 http://pic.sxjy.cq.cn/uploadfile/2017/02/20170217161542109001.gif

教养与情怀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

http://pic.sxjy.cq.cn/uploadfile/2017/02/20170217161312318001.png

踏入了高中的大门,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在憧憬未来的三年生活,以及三年后将会进入怎样的大学读书。国外大学招收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业成绩以及标准化考试之外,还要考察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看来,这个综合素质有两个方面的品质特别重要。今天,就跟大家谈谈这两点。

第一个品质叫教养 

教养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心里有他人,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他人。教养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刚刚举了很多例子,还有一个是内在。真正的教养一定是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

有教养的人有五个特征:

1.守时守信

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努力去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古人讲一诺千金,又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因为世界那么大,个人的力量太渺小,我们需要团结协作,诚信就显得太重要。我们身边有个别人,在同伴那儿获得三个字的评价——不靠谱,所谓不靠谱,就是靠不住,不守信用。

2.心态平和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许多自认为是不公平、受委屈的事,有些人赢了就得意忘形,沾沾自喜,输了就骂骂咧咧,破罐子破摔。胜亦欣然败亦淡然,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3.谈吐有节

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有一次在微信圈子里讲了一个故事。

下班后她在学校附近的碧云路乘987路公交车,和她一起上车的还有一位穿着平和校服的高中学生。后来又上来一位年轻女士,交通卡欠费,刷不出来,司机客气地请她投币,她说没有硬币。司机说没有硬币就得下车,她说不关你事。

就在僵持的时候,这位老师看到平和高中学生走到前面,掏出两枚硬币塞入投币箱,然后说:“票我补上了,公共场合请不要吵。”瞬间车厢里安静下来,老师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同时也懊恼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像那位男生那样去做。

4.大度宽容

高中以前有一位男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学校里有任何方面的不足他都会提出来,也常常会来找校长。这样的学生本来我很欣赏,因为他热心关注公共事务嘛,可是后来我了解到他自己的行为规范非常糟糕,每次他违反了校规,都会反过来说校规不合理,老师的态度或方法有问题。他是论辩高手,喜欢钻牛角尖,然而这样一种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做法连他的父母亲也很不认同。

5.有同情心

同情心是一种大爱。

很多年之前我有一次在人民广场等人,走过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伸手跟我要钱。我犯了职业病,问那小孩多大了,是哪里人,上学了没有,父母亲知道他这样吗?那男孩面露凶光,冲我竖了中指,还说,不给钱问这么多问题干什么?然后离开。

你们说我当时什么心情?一定会以为我很生气。我当时最大的感受是悲哀,我想到我们学校和他同龄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而他在走怎样的人生轨迹。

许多这样的孩子出来讨钱,背后都是有大人控制的。如果讨不到钱,回去会被打。如果他们继续这样下去,他们的一生可能就毁了,所以我很悲哀。

第二个品质叫情怀

今天说情怀这个词可能觉得高大缥缈。我和各位同学的父母亲是一个时代的人,我们那个年代都提倡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而献身。今天我所说的情怀并不是虚无的概念,而是我们的人生选择。

我所说的情怀包括三个方面。

1.不功利、不势力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极其功利和势利的年代。我遇到过不少家长,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焦虑之中,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的分数与升学,如果一件事对孩子的升学没有帮助,绝不会做,反之,拼命去做。

平和学生电视台的前任总监王云昊同学曾经在一次座谈会上讲到平和高中与他曾就读的传统初中的区别。他说在初中参加兴趣小组和竞赛活动,目标很清晰,就是要拿名次,要获奖,否则没有意义;然而在平和,他的那些社团活动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真心喜欢,同时,学校的支持力度很大却也并不要求回报。

2.有思想、有行动

思想与行动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可能要因事因人而异。

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有一次很晚离开教学楼,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就走过去看,发现一个学生在做实验,卢瑟福问他白天在做什么,学生回答也在做实验。于是卢瑟福问,那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可见,在卢瑟福看来,思考比行动重要。

有一位青年人写信给杨绛,诉说自己的苦闷心情,杨绛回复他的信中有这么一句:你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在杨绛看来,行动比思想更重要。

于是,问题产生了,思想与行动,哪一个更重要?

在我看来,两者同样重要,一个有成就的人,必定既有思想,又有行动。

3.有责任、有担当

今天,中国的经济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我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发言权也越来越多。我们提中国梦,讲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如何实现?伟大民族复兴靠谁?就是在座的同学,你们这一代人。你们意识到了没有,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三年后带着这两个品质去留学,让国外的同学老师对你们刮目相看,对上海刮目相看,对平和刮目相看。

 http://pic.sxjy.cq.cn/uploadfile/2017/02/20170217161506822001.gif

做热血青年,铸热血青春

——江苏省淮北中学校长  王为军

http://pic.sxjy.cq.cn/uploadfile/2017/02/20170217161628781001.png

今天我定了个主题来讲,主题就是《做热血青年、铸热血青春》。

为什么定这个主题呢?这段时间我正在看新东方总裁俞敏洪一本书《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他在书里说:青春就是做梦和犯傻。青春和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有的人在16岁、20岁时候青春就已经“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没有了期待,也没有了奋斗精神。

我理解他的意思是:青春是一段逐梦的旅程,梦想是生命的旗帜,什么困难也不能让青春梦想这面旗帜倒下;青春是一段拼搏的过程,有着不服输的“傻劲”,也有着舍我其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傻气”;青春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团燃烧的火焰沸腾着每个青年的热血,激情澎湃、气势如虹、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男生有电视剧《亮剑》独立团里的战士那样的血性和豪气,女生有勇夺奥运冠军的女排队员那样铸就国家荣誉的拼搏与志气。我想青春之所以美好,之所以令人难忘,正是因为青春的生命奔涌着阳光自信。追逐梦想,激情澎湃,无所畏惧,拼搏满腔的热血,这就是青春的本真。

拥有青春,没有热血,青春就“死亡”了。同学们相互看看你们身边同学,有的是不是虽处浪漫花季,风华正茂,但青春已逝了呢!

有的孩子失去理想,更没有梦想,每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地空虚度日;有的孩子放弃拼搏努力,与手机为伴,甚至钻进网吧消磨时光;有的孩子拖拉懒散,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行为上慢慢腾腾,没有朝气与活力;有的孩子早读、夕诵、唱班歌喊口号东倒西歪,有气无力,老气横秋,没有激情与斗志;有的孩子控制不了不文明的行为,乱丢乱扔、乱吃乱吐、出口成脏。青春没有了约束,行为就失去了低线。

孩子们,这样的青春是否缺失了热血?这样的青春是否已经消逝?虽然这样的孩子是极少数,但我还是忧心,这就是我为什么定主题为《做热血青年、铸热血青春》的原因。我期盼你们在青春时代、在淮北中学校园,每个青少年都能充满热血,每个生命都能绽放激情。

我的理解,对一个年轻的生命而言:

“失去热血的青春,生命定然是黯淡无光的”;

“失去热血的青春,人生定然是迷茫空虚的”;

“失去热血的青春,未来定然是悔恨无穷的”。

对一个光荣的民族来说:

当代青年总是用青春热血担当时代的使命与责任的。青春的生命若普遍缺失热血,民族将失去希望。热血青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0世纪初,没有热血青年凭一腔爱国豪情走上街头,哪有“五四运动”唤醒民族的觉悟?20世纪3040年代,没有热血青年凭坚定的信仰树报国志、立救国心,慷慨赴死,怎能缔造一个新中国?红军长征时,有一个共产国际师,共 1万多人,他们大部分年龄在1617岁,师政委萧华(《长征组歌》的作者)当年才17岁,这1万多个和我们中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在湘江战役中几乎全部牺牲,他们就是以这样壮烈的牺牲实现了青春生命的价值!

20世纪50年代,没有以邓稼先为代表的几万热血青年隐姓埋名,连家人都不知道下落,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和青海湖边实验、奋战,哪有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哪有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们用激情点燃青春的火花,把献身国防、保国安民作为人生最大的价值体现。

孩子们,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3040年代的青年用牺牲生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今天你们处在和平的、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不需要牺牲生命,也不需要牺牲物质享受,处在鸟语花香、书声朗朗的校园,我们的热血青春如何体现呢?那就是要用奋斗张扬青春的梦想,用拼搏诠释青春的价值,用汗水证明青春的意义。紧握时代的脉搏,抓住生命的指针,把热血青春张扬的那份自信、激情、勇敢和梦想,融入到生活、融入到学习、融入到血液、融入到生命中,弘扬“攻坚克难、敢于争胜”的学校精神,担当责任高于一切的时代使命,点燃激情,追求卓越,学知识、砺品行、增本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奠定人生基础。古人说,做人“要当轩昂奋发,不可以沉埋平凡下处”。这才是做热血青年,铸热血青春的人生意义所在。

电影《谁的青春不热血》主题曲中有这样几句话:

梦想不只是用来仰望的,

不要怕头破血流地倒下,

伤疤是青春最高的勋章。

青春是用来奔跑的,风驰电掣的痛快奔跑后才会明白。孩子们,祖国未来的建设有许多大事等着你们去做。做个热血青年,铸就热血青春,让生命在青春岁月里无限绽放,让我们奔跑起来,行动起来吧!就从今天。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