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
阅读: 6366 时间: 2005-05-23 06:51:00 1
 

内容摘要: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们造就完美的人格极为重要。我国的音乐教育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但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在广大农村、城镇,音乐教育几近空白,孩子们几近乐盲,这与科教兴国战略、素质教育要求相距甚远。针对现状,借鉴经验,笔者试述六条对策。


  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能渗入心灵,为寂寞者抚去心头的云翳,为有情者传递爱的独白,为失意者扬起信仰的旗帜。冼星海说得好:“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

  音乐教育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最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美育,既能使学生陶冶性情、丰富感情、发展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影响世界观的形成。音乐教育是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加强的关键一环。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音乐教育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孔子把音乐列为“六艺”第二,“琴、棋、书、画”是文人雅士品位高低的标志。出土的乐器琳琅满目,有五千年前的埙,有汉代的编钟……就连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是一部音乐文献,其中的“风”、“雅”、“颂”就是不同地区的歌谣、正声、祭祀舞曲。浏览历史,俞伯牙钟子期与《高山》《流水》、孔子与《文王操》、嵇康与《广陵散》、霸王别姬与《十面埋伏》、瞎子阿炳与《二泉映月》……这一串串熟悉的名字,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这一段段优美的传说在音乐星空中熠熠生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音乐院校系不断增多,接受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人数激增,培养出许多国际知名的音乐家,创作出一批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在各种国际性的音乐大赛中频频获奖。各种音乐交流,音乐节、艺术节、歌手大赛、乐器考级等办得红红火火,一片繁荣。

  但遗憾的是,这些繁荣只局限于大中城市的少数音乐院校。如果把我们的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城镇,竟发现处处是音乐的荒漠。绝大数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琴房,甚至没有一件乐器。音乐课常常无端被压缩节数,甚至改上语文、数学等“主课”。音乐课几乎等同于唱歌,并且都是听唱、跟唱,孩子们大多不能视唱,不识乐谱,不懂乐理,没有欣赏过也无力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不会演奏乐器,更无缘参加合唱团、乐队的训练和演出了。

  孩子们不了解音乐常识、历史,只知有刘德华而不知有刘天华,只听过《心太软》而没听过《步步高》。不说普通的农村孩子几近乐盲,就连一些参加全国电视歌手大赛的选手也因不懂音乐常识而出洋相闹笑话。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剥夺了农村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力?我们扼杀了多少个冼星海、马思聪?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小康。录音机、VCD、DVD、电脑、家庭影院等家用电器不断涌入农民、平民家庭,这为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进行大胆的改革,调整,如果我们的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农村音乐教育的前景将无比美好。

  有感于此,谨提六条对策如下,望抛砖引玉,众人拾柴。


  对策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唤起重视。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开发孩子的智力,使之变得耳聪目明心智灵,能培养孩子的时间感、韵律感、平衡感、对比感、统一感,能增强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若有机会参加合奏、合唱训练的孩子,更懂得协调的重要,更明白自己在合作中的作用,怎样约束自己,发挥自己,更知道和谐的美及自己在这和谐中的位置。而这些作用对孩子们造就完美的人格有多么重要!纵观古今,列宁、爱因斯坦、安徒生、江泽民、朱镕基这些伟人无不爱音乐、懂音乐,音乐是造就这些伟人的要素之一。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及社会各届要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宣传音乐教育及其它美育,为音乐教育鼓与呼,把音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对策二、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加快音乐教师培训。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绝对主力,而音乐教学设施、音乐教师是制约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实施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今天,在消灭了中小学危房,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到位后,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置钢琴,拓宽渠道聘用专职音乐教师。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快加紧培训兼职音乐教师,使其具备:
①读谱和乐理的知识与技能;
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
③有关音乐史的知识和音乐鉴赏学的基本知识;
④指挥合唱团和乐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只有硬件、软件达标了,才可能真正普及国民音乐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对策三、改革办学体制,广开育才渠道。

  招商引资已成为当代经济建设中的亮点,我们的教育部门也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敞开大门,吸引资金人才,拓宽音乐教育渠道。

  1、鼓励多种形式办学,施行音乐教育多轨制。允许、扶持各音乐协会、社团或私人开办音乐学校、培训班、家教,并在立法上给予应得地位。如果我国能出现铃木、梅纽因式的私立音乐学院该多好啊!
  2、鼓励各高等、中等音乐院校的音乐家、音乐教师或音乐人兼职,在业余时间到农村各中小学校去授课、办班、训练乐队、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试想,若每一位音乐专家能与一个县结对子,用三五年时间把该县音乐教师培训合格,辐射全县,那将有多少孩子受益啊!

  3、扩大乐器演奏(业余)考级范围,扩大考级影响,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乐器训练、演奏。

  对策四、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尝试立法。

  借鉴音乐强国先进经验,应尝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方面进行立法,以便依法办事,保障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音乐教育。立法中应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达到:
①必须配备专职音乐教师;
②每周应开设音乐课的节数;
③修建专门的音乐教室并配有钢琴;
④按一定比例单列音乐教育经费,购置乐器和乐具;
⑤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音乐教材;⑥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
⑦既保障音乐教师权益待遇又定期按要求督促、检查其教学、进修情况;
⑧规定学生连续三年音乐不及格都应考虑留级。

  对策五、发挥网络优势,共享音乐资源。

  教育部、音乐家协会、信息产业部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网上国家艺术资源库(音乐类),开办网上音乐学校,把音乐各领域的名家一“网”打尽,把他们的课堂搬上网站,此工程若胜利竣工,将使农村音乐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策六、组织各种音乐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音乐社团应创造条件,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合唱节、专场演出、音乐讲座、艺术节等,争取办出特色,办成传统。比如本次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就是一次极好的开端,一定能推动、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涌现一批艺术人才。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只要人人都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荒漠将变成绿洲,变成希望的田野,绽放更多更美的音乐之花!

transfer prescription coupon evans.com.mx free cialis coupon 2016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