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中学教师高莲玉
高莲玉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同年来到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中学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5年评为黑龙江省中学特级教师。2004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哈尔滨市一级功勋教师,2010年评为哈尔滨市第三十三届劳动模范,她多次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哈尔滨市优秀共产党员。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哈尔滨市骨干教师、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标兵、黑龙江省首批教学能手、哈尔滨市第一批科研骨干教师、黑龙江省骨干教师、这荣誉的背后有她艰辛的付出。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一步一个脚印,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到教导主任,到科研主任。可以说,每一个坚实的足印,都浸透着她辛勤的汗水。作为一名教师,她为人师表,给了学生无私的爱;作为一个带头人,她甘为人梯,堪称楷模。
在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把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她任劳任怨,服从组织的安排,脚踏实地的工作。为了学校,为了她所热爱的学生,她曾多次放弃难得的继续深造的机会。二十三年中,有十八年班主任工作经历,并一直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历任学年组组长,在学生与家长的强烈要求之下,无论是任教务处主任、还是任科研室主任,她都兼任了班主任、高中数学课教学,超负荷的工作曾使得原本就体弱多病的她晕倒在讲台上,晕倒在去医院看学生的路上,面对重重困难,她总是乐观地、忘我地工作,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得到了同志们的尊敬、学生的爱戴。2004年夏天,她为了不影响高三教学,阑尾手术一出院就拖着虚弱的身子站在了讲台上。学生们为她搬来了椅子,让她坐着上课,可她仍坚持站着,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2008年初,偶然的体检又查出乳腺多发性囊肿、纤维瘤等多种疾病。2009年4月,她所在高一学年分了文理科,原本因身体原因暂卸班主任工作的她,再一次承载着学校、家长、学生的重托担任起哈朝一中首届韩语实验班班主任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所带班级的学生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
今年5月初,担任科研主任、高三学年组长、高三两个理科班数学教学、班主任的她,由于过度劳累,心脏病再次发作,住进了医院。经检查医生建议她进行甲状腺切除、子宫切除手术。但面对即将高考的学生,她进行几天的治疗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她就是这样,任何时候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同行、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有人说:当教师好,可以有两个假期休息。可她的假期往往是这样度过的:到全省各地进行家庭走访,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同时也把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汇报给家长;带领学生进行“访四海名人,走成功之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带学生进行夏令营、磨炼营、参加各种培训;带领韩语实验班的学生到韩国体验韩国文化等等,她的假期就是这样繁忙与充实。 她总是严于律己,并高效率地、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繁难的工作,成为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年轻教师的领路人与学习的榜样,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同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同行称她为“钢铁战士”,学生敬她像自己的母亲。 在多年工作中,她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深爱着她的学生。2009届高三理科班的一个学生,因父母在韩国打工,无人照顾,孤独寂寞的他终日把情感寄托于网络,高老师就辅导他的学习,照顾他的生活,特别是陪他度过了父亲不幸去世的特殊时期。今年理科班又有一名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住进了高老师的家里。每当遇到特困学生她总是慷慨解囊,99届高三毕业班中的一位同学家庭情况特殊,高莲玉主动承担了该生三年中的所有教科书费及一部分生活费。她还自己出资为班里的孩子们创办图书角。2002届毕业生中,她所带的班级的一位同学身患白血病,当学生生命面临疾病的威胁时,她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并主动伸出援手,为身患白血病的学生募捐了2万余元挽救了学生的生命,使他顺利地完成了学业。2005届毕业的高三理科班的一名学生家庭情况特别困难,她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他,等他上大学后,高莲玉老师每年开学前,总会尽力为他筹措学费。 高老师所在学校学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来自全省各地,住宿生很多,有时就有80%多的学生是外地学生。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作为班主任,高莲玉经常都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她都和学生共渡。她像母亲一样去关爱她的学生,带生病的孩子看病、住院、有时甚至领到自己的家里去住。每当节假日来临时,她总是给远离父母的孩子们买来可口的食品,与他们一同过节。她爱学生胜过一切,也就是为了她的学生,她竟没能去见身患重病的父亲的最后一面。 她以自己的爱和言行与学生架起情感的桥梁。她的学生们都说:“老师,我们觉得您的女儿太可怜了”。是的,她女儿从5个月开始就跟妈妈一起上班,到了晚上,别的孩子走了,她的女儿还得等爸爸来接她,而高莲玉还要在学校在工作几个小时,回到家往往看到的都是女儿熟睡的面孔。有时孩子生病了,也是爷爷、奶奶带她去看病。这一切都是为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的一大群孩子们,因此,学生们都称她为“妈妈教师”。 |
爱是她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同时不断地探究不同时期的学生思想动态和教育规律,努力帮助学生重新塑造自己,并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影响感染教育学生。辛勤的耕耘必将收到丰厚的果实。她所带的班级,无论曾经是什么样的班级体,她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她始终有这样的信念“要做就做到最好”。为了每个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不顾自己年幼的孩子,住在学校宿舍,将大量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所带的班级大部分成为学校的优秀集体、文明班级,乃至成为哈尔滨市优秀集体。她的学生一批批地离开了学校,心里还挂念着老师,他们常在信中写道:“老师,千万注意身体,不要总熬夜了。”每一批学生在即将迈出校门的时候总会说:“老师,您别当班主任了,您该休息休息了!”字里行间、言语之间都洋溢着对老师的爱与敬。每到教师节,一张张贺卡、一份份贺电载着浓浓的师生情谊雪片般地飞向朝一中,这是她感到最大的幸福。 高老师不仅班主任工作出色,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水平同样出色,她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她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学习课改精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通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她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她在教学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曾多次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朝鲜族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经她指导的其他教师的教学也曾多次获得省、市教学比赛一等奖,她在省内朝鲜族学校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作为学校唯一的特级教师,她热心扶持指导年轻教师,对年轻教师传、帮、带,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两次参加了到外县进行的阳光助教活动,现在,她所带的班级就有三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她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作出了贡献,使他们也成为了学校的骨干教师。 教科研方面,她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以科研指导教育教学。“十五”期间,参与及承担了三个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的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学生学习教学的潜能的开发与研究》、《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参与、负责三个省级课题的研究,课题现均已结题。论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数量空间潜能》在学校交流。《中学生自信心培养途径的研究》、《自信与自卑,合作,能力》德育活动、《哈尔滨,我爱你》德育主题活动方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3年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获优秀成果二等奖;《后进生的自我重说塑》在哈尔滨朝鲜族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上获一等奖;2004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4年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先进个人。“十一五”期间,承担省十一五规划滚动课题《理科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研究与实践》,参与省规划办课题《空巢家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省规划课题《朝鲜族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行动研究》的研究。论文《关于创设课堂情景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实施有效教学醋精学生主体发展的研究》、《承认差异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分别发表在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使命与追求》、《哈尔滨教育》上,2008年在省朝鲜族年会上还做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做法与困惑》讲座。 作为科研主任,她把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为己任,利用每月一期的《科研报》、每学期一次的科研讲座、校本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按时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岗位练兵,评职教师的答辩活动等。为使教师成为学习型、研究性的新型教师助力。作为科研主任,她积极开展科研培训,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她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高老师二十三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以高尚的师德和优秀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她的事迹曾在《党旗颂》、《黑龙江朝文报》、《哈尔滨教育》、《中国朝鲜族教育》上刊载,2007年6月,作为哈尔滨市优秀共产党员,她的事迹入编哈尔滨市教委主编的《我为党旗添光彩》一书,2009年入选《哈尔滨年鉴》。在众多的荣誉和成绩面前,她从不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她仍一如既往地工作着,劳碌着。因为她深知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自己的未来还需不懈的努力去开拓进取,只有不断地前进再前进,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