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五颜六色”,解析中考试题
来源: 山东
阅读: 2117 时间: 2006-08-26 22:54:00 1

 

一、五颜六色的化学知识归纳

    1、红色

    ⑴无色→红色:①Fe3SCN形成的一系列络离子;②加热二氧化硫褪色后的品红溶液;③将酚酞试剂滴入碱性溶液中;④将氨气通入到酚酞稀溶液中(中学化学中氨气的特征反应)。

    ⑵、红色→无色:①把二氧化硫通入到品红溶液中;②加热溶有氨气的酚酞稀溶液;③向溶有酚酞的碱性溶液中滴加酸液

    ⑶、无色→红色→无色:①在过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②在密闭系统中将氨气通入到酚酞稀溶液中,然后再加热

    ⑷、红色→无色→红色:在密闭系统中将二氧化硫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然后再加热。

    ⑸、黑色→红色: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还原剂可以是H2CO、木炭、乙醇等)。

    2、紫色

    紫色→无色:①将还原性的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通入到高锰酸钾溶液中;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长期放置;③中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亚硫酸盐(如K2SO3)。

    3、红褐色沉淀Fe3OHFe(OH)3↓。

    4、红棕色气体:溴蒸气、二氧化氮。

    5、黄色

    ⑴、黄色沉淀:AgIAgBr(较AgI的黄色浅)、Ag3PO4、溶液中硫的生成。

    ⑵、黄色溶液:FeCl3溶液、碘水、工业盐酸(含Fe3,纯盐酸无色)、浓硝酸(含NO2,纯硝酸无色)、FeSO4 在空气中放置(FeSO4O2Fe2(SO4)3)、KI在空气中放置(KIO2 I2)。

    ⑶、黄色反应:某些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现黄色。

    ⑷、黄烟:SO2H2SS(s)

    6、棕黄色烟:⑴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⑵铁在氯气中燃烧(FeCl3)。

    7、白色

    ⑴、白色沉淀:AgClCaCO3BaCO3BaSO4Mg(OH)2等。

    ⑵、白色烟雾:磷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PCl3PCl5的混合物)。

    ⑶、白雾(细小的液滴):水蒸气、浓硝酸、浓盐酸等的挥发物。

    ⑷、白烟(细小的固体颗粒):①NH3HClNH4Cl(s);②PO2P2O5

    8、苍白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特征反应)。

    9、黑色

    ⑴、黑色沉淀:Ag2SPbSAg2O(略带棕色)。

    ⑵、黑烟:含碳量大的气态烃(如乙烯、乙炔等)不完全燃烧。

    10、蓝色

    ⑴、蓝色溶液:①硫酸铜溶液;②碘和淀粉(特征反应,用于检验碘或淀粉的存在)。

    ⑵、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碱式碳酸铜在溶液中的生成。

⑶、蓝色火焰: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为蓝色火焰、硫化氢及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则为淡蓝色火焰。

⑷、蓝紫色火焰:硫在纯氧中燃烧的颜色。

11、绿色溶液:氯化铜溶液、氯化镍溶液。

12、浅绿色溶液:FeSO4溶液。

二、有关颜色在中考化学试题的应用

1、选择题中的直接判断

例题104年北京市中考题)、向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能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A KCl        B HCl       C FeCl3      D CuSO4  

解析:该题考查的就是Fe(OH)3的红褐色沉淀,所以答案是C

2例题204年北京市海淀中考试题)、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A .氢气      B .木炭       C .蜡烛         D.硫粉

解析:蓝紫色是硫粉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特征颜色,所以该题的答案是D

3例题304年哈尔滨市中考试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中,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C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D.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解析:该题考查了初中化学中的几个典型的颜色实验:硫在纯氧中燃烧的蓝紫色火焰;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铁、铜一系列颜色的变化;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的颜色等。该题答案为C.

2、填空题中的原理解释

例题404年山西省中考试题)、变色眼镜的玻璃片中含溴化银(AgBr),溴化银见光分解为银和单质溴(Br2),眼镜片自动变暗。光线弱时,单质溴与银化合成溴化银,眼镜片变亮;试写出上述两种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见光:                                                      

避光:                                                     

解析:该题颜色变化的原理是:是溴化银在玻璃内环境中的分解与合成,条件是光线亮度的不同分别发生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所以很容易得出见光和避光两个条件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见光:

避光:2AgBr22AgBr

例题504年四川省中考题)、紫色牵牛花瓣的浸取液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见下表)。因此,可作代用酸碱指示剂。

 

食用白醋

石灰水

食盐水

紫色牵牛花瓣浸取液颜色

红色

蓝色

紫色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自制的上述指示剂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指示剂呈红色。则该雨水呈         性(选填“酸”或“碱”或“中”),雨水中pH        7(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造成雨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解析:从该题所利用的食用白醋、石灰水、食盐水可以看出,这是一道“家庭小实验”式的试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知识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该题的原理在初中化学中酸碱指示剂,题目中分别用酸碱性不同的三种物质验证了紫色牵牛花瓣浸取液颜色的变色情况,然后以次为对照,来检验雨水的酸碱性。该题答案为:“酸;小于;空气受碱、氮的氧化物污染”。

3、鉴别题中的鉴别捷径

例题604年青岛中考题)、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     

ACuSO4   HCl   NaOH     BKNO3   MgCl2   NaOH

CNa2CO3  HCl   BaCl2      DNaCl    AgNO3   HCl

解析:通过物质的颜色或者通过反应中物质颜色的变化是一种最简单的物质鉴别方法,如该题中A答案,通过观察可以鉴别出CuSO4溶液,然后把该溶液作为已知物质,即可鉴别出NaOHHCl。该题答案为AC

例题704南京市中考题)、现有甲、乙、丙、丁4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通过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可以将它们一一鉴别。其中所加试剂X可能是       (   )

    A.稀H2SO4    BCu(NO3)2溶液     CNa2SO4溶液    DNaCl溶液

解析:该题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将需要鉴别的物质分为两类: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缩小了鉴别的范围。该题答案为AC

4、推断题中的推断“题眼”

例题804年河北省中考试题)、请你用已有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ABCDE五种物质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A为单质,E为红褐色沉淀,则A         C           

请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颜色或者颜色的变化往往是推断题的突破口。红褐色沉淀是Fe(OH)3沉淀的特征颜色,由所加物质为NaOH溶液更可断定EFe(OH)3,所以通过E为红褐色这一突破口可以推断出AFeBFe2O3CFeCl3DFe2(SO4)3。故该题答案为“FeFeCl3Fe2O33H2SO4Fe2(SO4)33H2O”。

例题904甘肃省中考题)、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其中AB都为黑色粉末且均为单质,Z为红棕色粉末,滤液C是浅绿色,EF均为白色沉淀,但E不溶于稀硝酸而F能溶于稀硝酸。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Y的化学式是           E的化学式是           F的化学式是          

2A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该题的推断“题眼”是浅绿色溶液,在中学阶段一般是FeSO4这种物质,如此可以推断A为铁粉,通过“红棕色粉末Z”可以推断其为氧化铁,然后通过实验条件,产物状态等可以推断出其他的物质。故该题答案为“(1CO2BaSO4CaCO32Fe+H2SO4=H2+FeSO4”。

5、实验题中结论依据

例题1004年辽宁省中考题)氢氧化铜固体受热分解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固体。某学生小组为确定这种固体产物是什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假设:生成的固体产物可能是氧化亚铜(Cu2O),也可能是                      

资料:Cu2O是红色固体。

实验:将新制的氢氧化铜粉末放入试管中,使其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如右图),观察到蓝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推测结论: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推测的依据是

                                                   

                                                   

验证结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种推断是正确的。(填写

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黑色粉末是氧化铜

解析:该题是推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产物的探究性实验试题,其中重要的依据之一就是CuOCu2OCu的颜色;而对于自己推断正确与否的检验,也是通过实验中颜色的变化来证明的(从CuO的黑色到CuSO4溶液的蓝色)。所以该题答案“氧化铜或者铜;质量守恒定律;铜与氧化亚铜固体不是黑色(或氧化铜是黑色粉末);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蓝色”。

例题1104年四川省中考题)某同学用一种白色固体盐作了如下实验:

①把少量固体盐放入水里,搅拌,得到蓝色溶液;②把①所得溶液分装在二支试管里,向一支试管里加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向另一支试管里加入硝酸钡溶液,无沉淀生成,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盐的化学式为                   

2)写出实验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步骤②中,能否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并简述理由。           

解析:该题是一道典型的实验鉴别题,通过“白色固体盐”的一系列性质实验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来推断该“白色固体盐”是什么。该题答案为“(1CuCl2 ;(2CuCl2+2NaOH    Cu(OH)2+2NaCl  CuCl2+2AgNO3    2AgCl+Cu(NO3)2  ;(3)不能  引入氯离子,干扰对盐的阴离子(Cl)的确认”。

颜色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颜色变化也是物质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重要性质,许多化学试题正是以物质的颜色或者反应中颜色的变化进行设题的,所以同学们在解答化学试题时,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做到事半功倍。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