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区域性课题实验学校
研究结题报告书
实验学校名称 |
青白江区福洪中心校 | ||||
实验学校 研究项目 所属课题 (请打√) |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 |||
|
中央电教馆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
学校相关负责人姓名 |
张永富 |
张长文 |
张俊 |
李阳明 | |
负责人职务(职称) |
校长 |
小教高级 |
小教高级 |
小教高级 | |
学校承担的研究项目名称及负责人(1) |
名称: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 | ||||
负责人:张长文 | |||||
学校承担的研究项目名称及负责人(2) |
名称: | ||||
负责人: | |||||
研究起止时间 |
启动时间:2003年3月 |
结题时间:2005年8月 | |||
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 结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r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够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校校通”在全国已具声势。如何充分使用,如何达到资源共享,如何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网上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当前我们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时,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将带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三种方式的变革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规律。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创新信息,也是需要探究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要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我乡地处青白江区南端,面积39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余人,辖15个行政村,属青白江区第二大乡。乡内有中心校1所,村完小4所,一般村小1所,学区有教师75人,在校学生有2160人,中心校建有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40台计算机)。根据区电教馆的安排和学校现有条件,学校决定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区域性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工作。我校研究的课题为:“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研究时间:2003年3月——2005年7月,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网络环境下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实现“空间与图形”教学过程、效果的最优化。 2、进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典型课例”实录,形成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3、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怎样开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 二、项目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我校2003年3月参加区域性课题“网络环境下‘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子课题工作以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教导主任为组长,数学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的研究小组,成立了以教导主任为组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技术小组。学校高度重视此项研究工作,对课题组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目标任务落实,研究人员稳定,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网络环境下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工作对我校来说是一个新领域,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我校高度重视研究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具体做法是:首先,安排研究人员按时参加区域性课题组组织的培训学习;其二,安排研究人员进行自学;第三,课题组进行集中学习。先后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等理论书籍,组织收看了“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综合成果)光盘。通过学习培训,使实验研究人员懂得了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个体的学习,系统的教学设计能极大地影响个体发展;教学设计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有及时的,也有长期的,但总体来讲是鉴于学生如何学习,通过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智慧技能、认识策略、信息能力、动作技能等。通过学习,使研究人员掌握了行动研究法的基本模式,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加深的过程,每个螺旋圈又都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通过学习,了解了构建主义思想,懂得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是从“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构建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辅导者。 在区域性课题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本校确定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教师分阶段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应用计算机的培训,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提高了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扫除了障碍。 我校2003年3月参加“网络环境下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以来,所组织的活动如下: 1、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研究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把责任落实到人。 2、制定了“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方案上报到区域性课题组。 3、参加子课题研究工作以来,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达12次,先后有3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课题组成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4、学校对课题组教师的培训采取分散自学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平时将网络环境下的理论书籍和学习资料、光盘分发给课题组教师进行自学,课题组定期开展集中研讨活动。 5、每期初课题组根据区域性课题组的安排,学校课题组根据实际制定出子课题的研究计划,按照计划开展日常研究工作,期末结束对一期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并形成文字资料存档。 6、参加子课题研究工作以来,研究组成员集体商讨教学方案10次,实验教师设计教案9篇,上研究课9节。 三、项目研究取得的标志性超过和自我评价。 在三年的研究活动中,《丰收的知识果园》课堂教学参加片区的赛课活动获得好评;《整理复习》课堂教学获青白江区小学组赛课三等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教学获青白江区第二届网络环境下学科课堂教学赛课二等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件获青白江区网络课件评比三等奖。 通过实验,我们取得了上述成果,实验教师探索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的模式,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开展本项目研究对学校、教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我校参加网络环境下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工作以来,学校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为配合学校网络环境下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5万余元,新购置计算机15台,使学校网络教室的计算机达到了40台。通过实验使教师们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本质的区别,要上好网络环境的课,教师就必须了解掌握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知识,教师要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同时还要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地修改补充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风格。 五、项目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打算。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学习“网络环境下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的理论不够,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需进一步培养,提炼研究成果做得不够。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加强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以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结题为契机,充分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5年8月10日 | |||||
学校公章:
填表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