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导师列宁曾经说过:“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因此,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音乐课程的改革,欣赏课教学以其全面性的特点,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它强以容纳声乐、器乐、东方、西方、古典、现代音乐于一身,将更多的音乐知识送到学生面前,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因此,从事音乐教育三年的我,也以世界音乐的博大精深,而对欣赏课教学情有独钟。
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听觉疲劳。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校提供的电教媒体,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更多的音乐知识。
一、运用录音、投影,使声像结合,创设教学意境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欣赏一段乐曲,在老师将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讲解之后,初听时学生的理解会很粗浅,很浅薄。但一幅图片,一段文字可以使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加以重点的提示,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形象,创设音乐情境,收效甚佳。如:二年级的欣赏曲目——《狮王进行曲》,初听时学生能通过厚重的低音旋律感受到狮子的音乐形象。但狮子究竟在做什么呢?学生们不理解。所以,复听时,将狮子正在酣睡的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在欣赏这段音乐时能想到狮子正在睡觉,仿佛耳边还在响着酣声。而另一段音乐出现时,出示狮子正在行进的画面,学生仿佛联想到狮子正在行走,四处观望,随时发现并捕获猎物。同时让学生边体会边做动作,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而高年级的教学初听时让他们去自由地联想、体会,说出感受。复听时,将作曲家所表现的意境或教师自己体会的情境展示给学生。,两者进行比较与借鉴。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领悟力和创造力。
二、运用录像、VCD视听工具,将抽象变具体,加深对作品时行理解
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它是根据作曲家的感受及理解通过音高、速度、节奏等专业术语创作而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恰当的运用录、VCD这样的视听工具则呆缓解这个难度,通过影像再现作品内容,表现作品思想,情景交融、身临其境,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
五年级欣赏课《英雄赞歌》的教学,为学生选取了电影《英雄儿女》的音乐片断,画面中既突出了女高音的领唱与众人合唱的演唱形式,又将英雄牺牲时的壮举进行了再现。请同学谈体会时,他们能适当地把握音乐形象,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激发了他们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的深厚感情。又如六年级的欣赏歌曲《我的祖国》,我选取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精彩画面,与歌曲同步播放。当电视出现了气势雄伟的长江、黄河、长城、泰山的画面时,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认识升为理性认识。而且通过观看祖国秀美壮阔的山河,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统一,从而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存储信息多,显示教学内容灵活、快捷的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以其存储容量大,显示信息快捷、方便等特点,被广大教师所喜欢、所认同。将音乐软件运用到音乐欣赏课教学将成为必然趋势。
五年级上学期的欣赏《西洋弓弦乐器》的教学中,将器乐软件引进课堂,通过交互操作将学生带入音乐殿堂中,当画面随着辉煌的乐曲推进到整个大乐附近器乐演奏中,鼠标单击小提琴,它的图片呈现全屏,并通过教师的实例讲解,认识了小提琴的构造。当鼠标再次单击小提琴画面时,出现了它的优美音乐,让学生形象地认识了这位乐“皇后”。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演示了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在单一介绍了这四件乐器之后,同时点击他们,使其一起演奏,让学生欣赏到了弦乐四重奏那如歌的音响效果,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一首音乐作品所涵概的内容则更多:作者简介、代表作品、作品体裁、曲式结构等许多相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而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在这方面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如:四年级下学期的欣赏曲目——《四小天鹅》。在收集了众多的资料后,编制了教学软件,在教学中与讲授同步演示,收效甚佳。
软件在《天鹅湖》悠扬的主旋律中,序幕渐渐拉开,通过文字加图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其生平,为使学生对这位杰出的音乐大师有更多的了解,我收集了三部他的主要代且作品,即《第一钢琴协奏曲》、《波罗乃滋舞曲》的音乐片断及文字说明,并将重点落在《四小天鹅》的出处——《天鹅湖》。学生首次接触到芭蕾舞这种艺术形式,将他们引入更高的艺术殿堂是欣赏的重点,所以,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资料及图片,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不仅介绍了芭蕾舞的起源,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天鹅湖》的故事梗概、主要人物以有场景介绍。使学生对芭蕾舞及芭蕾舞剧《天鹅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们顺利的欣赏做好铺垫。进入到赏析《四小天鹅》步骤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更为真切。我将舞曲的影像片断全部输入到计算机中,并配以简单的背景说明。学生在四只小天鹅那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中,形象地接受了音乐带给人的活泼、欢快的气氛,感受到了音乐形象,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悦,而且使学生吸收了教材以外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鉴赏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乃至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力、鉴赏力,拓宽视野,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