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2、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批好学生; 4、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材; 5、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6、树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都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的新观念; 7、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 8、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9、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10、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11、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2、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 13、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14、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15、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16、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承认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17、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 18、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 19、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 20、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21、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22、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 23、创新是一个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 24、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25、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6、搭建学生成长平台,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27、对国家前途负责,对民族未来负责,对学生一生负责; 28、拓宽教育视野,培养实用人才; 29、科学构建新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30、为学生修身设置路径,为学生成长搭建阶梯; 3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2、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3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4、学习是人的需要,学习是人的生命; 35、积极构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 36、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 37、确立新的发展方向,主动追求发展目标; 38、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发掘学生潜能特长; 39、接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 40、推行评价工作“阳光工程”,确保评价工作长效发展。 41、还知识以情感、还课堂以灵性; |
( 1 )走进新课程,人人有责任
( 2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 3 )让课改充满思想 让教学充满智慧 ( 4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 5 )向校本教研要质量 ( 6 )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 7 )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课程改革 ( 8 )课堂是一个民主的、平等的、鲜活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出色)表演者 ( 9 )努力构建“培训、课题、资源 ”三位一体的研训互动新模式 (10 )树立大教育观,建立学校—家长—社区伙伴关系 (11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 (12 )让新课程实验之水活起来 让学生的聪明才智亮出来 (13 )纳新吐故 辩证解读课程标准 扬优弃弊 理智改善教学行为 (14 )以人为本 张扬个性 求真求实 注重实践 关注过程 鼓励创新 (15 )教研工作的目标是缩小教师观念与行为的距离 (16 )实施课程改革 提高全民素质 (17 )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18 )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培育新人 重目标重主体重实践发展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