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师德 绚丽的人生
——记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初级中学校教师潘金万
学习上,他是孩子们的老师;生活上,他是留守儿童的“爸妈”,他虽然罹患肝癌,却依然坚守岗位,他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从一个农村娃,到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感动长寿十大人物”到“全国优秀教师”。学习上,他是孩子们的老师;生活上,他是留守儿童的“爸妈”。他虽然罹患肝癌,却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这一路走来,潘金万老师不断挑战自我;这一路走来,潘金万老师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艰辛和不幸,铸造了他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也铸造了他绚丽多彩的人生!
农村娃走上三尺讲台
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让潘金万老师感到肩上的责任和重担,他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当好一个称职的“代理家长”,认真地教孩子们读书、做人;细心地照顾他们生活、成长。他说:他要站在讲台上,永远和那些孩子们在一起!
1975年7月,潘金万出生于重庆市长寿县沙石镇的一个贫苦农家。由于家乡地处偏远山区,从小他就目睹了家乡的贫穷,也知道没有知识就会被人瞧不起的道理。那时,作为家里独子的他就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从小学到中学,品学兼优的他都深得各科老师的喜爱和赏识。1991年,潘金万考入四川省三好中学。上学以来,潘金万都得到了老师们的特别关心和帮助,他非常感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也要做一名老师,把自己的爱全部献给学生,献给家乡。1994年,他高中毕业,考入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大学期间,潘金万时刻牢记着自己曾经的誓言,发奋学习。1997年,他大学毕业后,如愿回到了自己的母校——长寿县沙石中学任教。
刚到沙石中学任教时,他就开始当班主任,同时任两个班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上,他除了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外,他考虑最多的就是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于是,他深入每一个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哪些是爱玩的学生、哪些是努力了却又见不到成绩的……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在他的努力下,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得到了较大的提高。2000年初三毕业考试中,他所在年级的语文学科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慢慢地,他的教学成绩和业务能力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同事们的绝口称赞。随后,潘金万又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
为了把班主任当好,为了让学生完全信任自己,潘金万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项工程来进行,并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学生上。不管刮风下雨,他早上都要去教室看看孩子们是否到齐、是否吃过早饭、是否穿得温暖。潘金万还在教室后墙上设了一个“我最棒”的栏目,开展以小组为单位争夺“小星星”的比赛。一周一小评,一学期一大评。然后就给该学期优胜组的成员颁发奖品,以表鼓励。在他的激励下,学习认真、发言积极的孩子多了,打骂、调皮捣蛋的孩子少了。
同时,不断创新、勇于探索还是潘老师的显著特点。他喜欢研修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陈旧的教育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2004年,潘金万所在班上一个女生文化成绩不太好,潘老师就注意观察她,发觉这位学生对美术很喜爱。于是,就不断地鼓励她考美院,用素质教育的思想辅导。现在这位学生已考上四川美院,还特地把她画的作品给送给潘金万老师,以表感谢。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潘金万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识文断句,他还把语文教学紧紧地与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对社会的热点、焦点进行挖掘,并将这些信息穿插在语文教学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活学活用。
潘金万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他勇于探索教法,注重积累、注重思考。他参加了各种业务培训学习,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逐步摸索、总结出一整套深入浅出,形象易懂的教学方法。譬如初一语文教材的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这对于刚上初一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寓意的。但是潘老师却让孩子们很轻松地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在黑板上画出地球表面构造图,告诉孩子们不管海被多少山阻隔,但海总是存在着,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就能见到海。潘老师还进一步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生活中:山和海就相当于人生的困难和希望,不管学习、生活有多困难,海总是存在着,希望也总是存在着,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把一个个困难踩在脚下,就能看到海,看到希望。
留守儿童的“严父慈母”
沙石镇是长寿区一个较为偏远的乡镇,当地农村的经济条件也比较差。为了生计,大批农民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老人们由于年岁较大,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对孩子的学习和管教往往显得无能为力。这些留守儿童和普通的学生相比略显自卑,加之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慰藉。他们的出现,成了农村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潘金万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娃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沙石中学任教期间,他面对的学生,大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潘老师除了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之外,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以及思想状况。潘金万常说:“农村苦,农村娃更苦。为了这些农村娃,我必须要用我的努力,让更多的农村娃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潘金万把他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全部记下来,和家长们长期保持着联系。从此,潘金万就有了一个头衔称号:“代理家长”。
自从潘金万成了一名“代理家长”后,那些远在他乡打工的学生家长,就隔三差五地给潘老师打电话进行询问和交流。班上的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出现问题,潘金万就会在第一时间和他们父母电话联系、沟通;学生有好的转变和小小的进步,潘金万也会及时告知家长们,让家长的夸奖和疼爱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健康成长。2005年,班上一女生,在小学就有早恋现象,恰好,那个男生也分到他班上,潘教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对两个学生耐心做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潘老师又了解到这个女生的父母已离异,她对父亲充满着仇恨。在一次作文周记中,潘老师知道了她有杀死父亲的想法。于是,便多次打电话给其父母,又分别做三方的工作,最终,父母为了女儿又复婚,而这个女生在中考时考上了重点高中。
在留守儿童眼里,潘金万不仅是一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严父慈母”。由于学生们长期远离父母,那些家长们还经常把本应该属于他们做的事情委托给潘老师去做。在生活上,他给了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潘老师所带的班是住读班,班上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有的家庭经济比较拮据、有的缺少关爱、有的不懂得照顾自己,常常在晚上10点钟熄灯号响后,不能按时睡觉。为了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第二天集中上课,潘金万都要丢下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去学生宿舍外巡查1个小时。
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和“代理家长”,潘老师常说:“把这些留守儿童教育好,管理好是我的责任,在一个班里,一名后进生是班里的几十分之一,但对一个家长来说,却是百分之百,作为老师,一定不能放弃对每个孩子的教育,就像母亲绝不会丢下自己的孩子一样。”因此,学生的平安就是他的平安。只要学生宿舍楼里有动静,不管是半夜还是什么时候,他都会立即起床去看个究竟。2006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在校住读的一个留守学生突然肚子疼痛难忍,潘金万得知情况后,连睡衣也没来得及换下,急忙连夜骑摩托车把她送往十公里之外的石堰镇卫生院。经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做手术。潘金万一边交钱、取药、守护,一边和学生父母联系。直到第二天凌晨,学生的父母从外地匆匆赶回来。一夜没有合眼的潘金万顾不上休息,骑着摩托车又赶回学校给学生们上早自习辅导。
然而,被称之为“代理家长”、“严父慈母”的潘金万,对自己的双胞胎女儿来说,却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这是他觉得愧对女儿的一件事。但在学生和女儿之间,潘金万选择的仍是学生。潘金万的妻子没有工作,加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也需要开支,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他的肩上,经济捉襟见肘。即使这样,在面对困难学生时,潘金万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2007年,潘老师得知班上一名学生的父亲早年因为意外事故身亡,她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弟弟,三个孩子全靠母亲一人在重庆一家商场做保洁员来抚养,家庭经济极为窘迫。潘金万把她的困难向学校和当地政府反映,先由自己解囊,并联合各科任老师对其给予帮助。三年来,他不仅为这个孩子免除生活费,还免费为她提供学习资料,鼓励她走出自卑的阴影,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后来,这个孩子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
打动学生,感动社会
送走了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后,2007年9月开学,潘金万又在沙石中学接了一届初中新生,但教语文课就只有2名老师。在语文教师紧缺的情况下,从事语文教学已经10年的潘金万,便主动跨年级承担了3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而且还担任一个住读班班主任。
由于过度劳累,2007年9月底,潘金万不幸查出患了肝癌。医生说,他的生命也就剩下5个月的时间。5个月,这无疑是对他宣判了死刑。即使这样,潘老师在病床上,无时不牵挂着他的学生和留守儿童。想起这些,潘金万就会一阵心痛,他放心不他们,于是,潘金万发誓:不管时间多短,我一定要乐观、一定要和时间赛跑、一定要坚强站起来,给孩子们做出表率。
从此,潘金万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特别爱笑和宽容。
5个月过去了,病魔没有把这位乡村教师击垮,也没有把这位留守儿童的“严父慈母”吓倒,潘老师奇迹般地又回到已合并了的石堰中学的讲台上。他无所畏惧、勇于同病魔抗争的精神鼓舞着全校的广大师生员工。
班里有名留守儿童特别调皮,重返工作岗位的潘金万就主动和他结对子,做他的德育导师,经常找他谈心,了解其思想状况,逐步赢得了这个孩子的信任和喜爱。随后,这位学生成了班上进步最大的同学,还被评为“诚信之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患病四年来,潘金万一心想着的是他的学生。他一边坚持治疗,一边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最初的人生誓言:“我要把自己的爱全部献给学生,献给家乡!”
2009年1月21日,潘金万站在了“2008感动长寿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现场,台上台下掌声如潮、泪眼婆娑。组委会给予潘金万高度评价:“你用拳拳爱心抚育求知的心灵,你用片片真情温暖稚嫩的灵魂。可怕的疾病摧残着你的身体,却打不垮你坚强的意志。不停的脚步来自责任,奉献的情怀源于心底。你用无悔的青春书写春华秋实,你用崇高的师德彰显壮丽生命!”
2009年潘金万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0年荣获重庆市首届“感动重庆十佳教师”提名奖;2010年11月被评为重庆市2007至2010年度农村留守儿童优秀代理家长。他的感人事迹被曾多次被《重庆时报》、《重庆晚报》和重庆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这一项项荣誉背后,潘金万为之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然而,在这众多荣誉面前,潘金万却没有沾沾自喜。面对大家,他激动万分:“有那么多人鼓励和关心我,我没有怯懦和屈服的理由。我活着一天,我就要站在讲台上一天!”
14年的教育生涯,潘金万从一个山里娃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那三尺讲台上,他用自己崇高的师德,诠释着最绚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