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观
阅读: 2060 时间: 2006-08-26 12:30:00 1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改革给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教学课程改革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上。本文就是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探讨为适应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观。
[
关键词]:过程    生活   建构
    2000
6月,《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数学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标准)研制工作开始正式启动,2003326日,随着《标准》的正式颁布,全国各地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热潮。
新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汲取了各国课程改革的精华,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的理念,个性发展的理念等。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是这次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重要目标。作为一线教师,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一直在实践、学习,及不懈的探索钻研,深刻感受到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方式、策略等方面带给我们全新的教育理念。
    1.
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
   
课程教学必须建构知识与人之间的一种整体的意义关联,使之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意义。新课程首先确立了新的知识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充分表明新课程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识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重要职责应当是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数学的理解。具体的做法可以是:通过选取合适的学习素材,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过程去组织数学教学,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平等合作的身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者。课例《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可设计如下:
    
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在本节的问题2中时间t和碳14含量P的对应关系P=(1/2      和问题1中时间xGDPy的对应关系y1.073x能否构成函数?
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归纳概括共同特征。
   
给出指数函数定义。
   
继续创设问题情境。能否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时的思路,提出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吗?
    
学生积极回忆,独立思考,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基本思路。教师适时介入,给予指导。
   
按照基本思路,学生独立画图,观察图像总结性质,并相互交流。教师课堂巡视,个别辅导。
       ……     ……
       
这里自然是将数学作为做出来的来看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还有益于他们获取比单纯知识(结论)本身更为重要的东西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正如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是做出来的:作为活动,它是动态的、可创作的,结论或操作程序是未知的。学习的目的是理解其意义,寻求在合适水平上的合理解答,数学方面的漏洞可以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弥补。
    2.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人类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个体存在的完整性不是多种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亦不是条分缕析的理性思维的还原。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新课程努力改革既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承认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过程中把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生活的智慧。如《函数的概念》教学目标:
   
通过丰富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建立起函数概念的背景,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模型。
   
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函数概念的活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价值,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
新课程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认为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致力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生活格调。例如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教材中开辟了观察和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展开的。
另外,新课程还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重建,凸现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努力软化学科界线,展开跨学科的对话,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定平衡性。因此新课程从结构上也倡导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所体现的不是分科的学科知识,而是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和学问。注重社会生活,关照学生的经验和个体差异性,保证每位学生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秉持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专业生活方式,提升新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transfer prescription coupon go free cialis coupon 2016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