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作室研修学员张应国老师参加重庆市高中物理学科名师培养对象三轮培训圆满结束。按照工作室要求,张应国老师认真总结了培训学习的收获和反思。通过这次培训,张应国老师提高了专业认识的高度,提高了专业发展的技能,明确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希望张应国老师以此培训为起点,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加强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促进自身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成长。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工作室学员张应国参加重庆市高中物理学科名师培养对象培训结业
2019年9月16日,市培计划—重庆市高中物理名师培养对象培训班正式开启,培训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月16日至29月30在重庆南山颐合园宾馆培训学习,第2阶段从11月12日至11月26日在成都郦湾大酒店举行培训,第3阶段从11月27日至12月6日,再次回到重庆南山颐合园宾馆。三个阶段的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引领,学员分享,小组交流,走进校园听课评课学习,参观访问等。通过培训,学员们的理论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学员们从不熟悉到相互认识到形成挚友,相互了解各地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工作环境的。
专家引领 登高望远
本次培训主要以专家引领为主,有来自重庆本地物理学界的专家和青年才,也有来自成都教科院及成都七中等名校的专家,还有来自上海,南京、北京的专家给我们理论和实际的引领,既增长了理论的水平,也扩充了眼界。例如,成都市教育学会物理分会副秘书长、物理教研员卢山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思考》的讲座卢老师认为教育无论怎样改革,都万变不离其宗,其使命就是立德树人,新时代的目标就是提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就是抓牢两条纲索:一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的关键是角色互换,教师从思考“自己怎样教”转变为思考“学生怎样学”,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有用和有趣,从而心动,进而行动,直至神往。二是因材施教,通常说的因材施教都是针对学生,卢老师认为要做到因材施教还得研究教师自身、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环境与技术,他以成都七中唐召军老师为例说明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性,说明亲其师信其道的必然性,还以《力的分解》、《探究动能表达式》、《牛顿第一定律》等案例引导老师们挖掘教材,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核心素养融汇到平常的教学当中。最后卢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独特的教学设计流程“搭骨架、添血肉、通筋脉、注活力、铸灵魂”。听了卢老师的讲座,学员们感触良深,纷纷表示自己真得与时俱进,苦练内功,努力拼搏,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真正的物理名师。在关爱自己的同时,用真心关爱学生,培养有追求、有抱负、有作为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物理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唐果南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教师读书与素养提升》的讲座唐果南教授是重庆市原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全国物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唐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号召全体老师都要多读书。他以朱熹的诗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和“昨夜江头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来说明为什么要读书。随后唐教授向大家分享了沈从文、金庸、贾平凹和余秋雨等近现代名家对于读书意义的认识,指出阅读的意义就是“摆脱平庸,提升生命的质量”。唐教授进一步指出要读一流的书,读自己喜欢的书,并且一个时期集中看一本书或一种书。唐教授还提倡大家读诗,因为诗词能使人的心灵不死。在结束讲座之前,唐教授向大家推荐了三本书,分别是《7堂极简物理课》、《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和《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
唐教授的历史和文化知识非常丰富,在讲座过程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讲座内容充满了幽默和智慧,让大家听起来如沐春风。
观摩名校 领略风采
11月21日,全体参训学员在成都七中物理教研组长杨俊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校并观摩了周隆老师《电表的改装》、黄游媛老师《说表》的研讨课。随后在杨俊老师的主持下进行了教学交流研讨。首先是学校史玉川校长温暖而风趣的致辞,随后史校长将饱含成都七中历史与学校文化特色的文创礼品赠送给重庆市高中物理名师培养对象培训班,周智良老师与全体学员都感受到成都七中的浓浓情谊。接着,成都七中高三物理备课组长甘科对这两堂课作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周智良老师对这两堂课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析,他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基本功,特别赞赏了两位教师的亲和力、语言功底以及整堂课清晰的条理,两位老师都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规范作图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升华。最后,周智良老师作了题为《高三复习建议》的专题讲座,赢得了成都七中物理同行的高度评价。11月28日,来自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曾小江和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王敏老师,以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为课例,以“同课异构”形式为重庆物理界同仁们展示了优秀的教学课堂。两位老师均以我国世界领先的航空航天事业为导入素材,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兴趣。从历史上对于运动和力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思想着手,通过实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思路清晰,语言风趣幽默,学生参与度高,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体现,收到与会物理同仁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感叹这节难上的物理课,原来可以这么上啊!
走近科技 探索奥秘
在两期的学习中,我们去参观了重庆和成都的科技馆,两个科技馆中主要体现的都是物理知识的应用,但也有不同,四川科技馆位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北侧,处于成都市中央商务区中的文化博览区地标位置。一至四楼设有4D影院、都江堰、二滩与九寨黄龙、航空航天、机器人、虚拟世界、信息社会、数学、青少年科技园、疯狂科学秀、机器人工作室等20个展区。展品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借助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生动形象地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学员们从不同的楼层、不同的场馆开始体验之旅。在体验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触动。科技馆的很多项目都与物理学有关,学员们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不断驻足思考、动手操作、探讨原理,把参观变成了“脑力风暴”,变成了物理课堂,学员们不时拍照、摄像记录下许多可供以后教学使用的素材,并纷纷表示“我们要将物理课堂搬进科技馆,学生们在此既可独立探索,也可团队合作、竞争挑战。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们爱上物理、爱上科学。”
40天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我们有很多的收获,但总觉得还没有学够,同学们也不想离开,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接下来我们将这段时间学习的内容能够尽量的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真正的发挥学习的作用,也不辜负重庆市教科院对我们老师的一片深情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