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素材”,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 朱培祯
阅读: 1299 时间: 2014-12-06 06:12:00 1

积累“素材”,和孩子共同成长!

——谈美术教学素材的收集与管理

缙云县左库小学 朱培祯

【摘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素材的美术活动会使儿童思维陷于空洞,使创作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丰富的创作素材、可借鉴的艺术手段,能在美术课堂中有效打开儿童思维的闸门,引发思想的共鸣,为创作带来勃勃生机。

素材积累有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的工作,而教师层面的素材积累更能体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素材收集过程其实就是备课的过程,它要求美术教师具备挖掘素材的敏锐性,做个有心人,能针对地方特色、社会热点等收集素材,能随时随地收集、处理和教材相关的素材信息。

因此,当素材积累成为一种习惯时,素材收集也就成为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总结、积累的过程。这无疑对于提升课堂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都极富现实意义。

【关键词】:素材积累  备课  教师智慧  专业成长

当前,在资料收集中,主要有数字化保存与实物收集两种方式。数字化形式的素材积累以其容量大、耗能低等特点,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而普受欢迎。日益发达的数字电视、电脑互联网络,又犹如一部大型百科全书,为教学提供便捷而丰富的图片、声像资料,成为各科教学重要的“资料库”。而实物型的美术素材以真实的视觉、触觉感受,朴素、典雅的呈现方式,依然体现其无可替代的作用。两种形式的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呈现美术学课堂特有的魅力与光彩。

一、做好基础性积累,优化“固有”素材

教科书是课程实施中的范例和中介,是实现具体目标的有效载体。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中的素材具有普遍性,教师只有充分领会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结合授课对象,对其进行取舍、补充和调整,并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教科书、“教参”等素材进行合理优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素材基础性积累,而且对了解教材结构,增强素材收集的目的性与实效性无疑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对“固有”素材的优化整理是对共性素材的个性化过程,也是建立资料库目录结构的基础性工作。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渠道积累素材

美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美术课程的安排也紧紧围绕着生活这一主题。教学中熟悉整册教材结构,理解每个教学段的具体目标、任务,做生活的有心人,自然就能收集到第一手的“原生态”素材。

1.以生活资料为素材

美术课堂的教学往往更多的倾注于引导学生对个人感受的表达与再现,而课堂中对于教师自我人生经历和体验的再现无疑最能打动学生,触及其心灵。这样的素材可以是用过的一件物品、看过的一本书、经历过的一件事。

以《留下你的模样》为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欣赏一组老照片——教师本人从婴儿、幼儿、小学、一直到现在的模样,引发学生对时光飞逝的感慨,然后引出如何才能留下你的模样,这样的导课自然、感性、富有意味。《喜气洋洋》一课,女教师把自己结婚时的录像作为资料予以展示,结婚现场大红的喜字、各种各样表现喜庆场面的元素,马上就深入了人心,学生对课堂主题,表现方法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当然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总是最能引发学生创作欲望的。“卧室的一角”、“自行车写生”、“门”、“台灯”、盆景、餐具……学生生活的本身就是素材。家校生活、户外活动、森林探险、旅游……与学生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内容,总是最能刺激学生感官的有利素材,而这些素材丰富的再现,就是打开学生思维闸门的金钥匙。因此,只要我们勤于收集和积累,及时捕捉生活中“美的”蛛丝马迹,就能为学生创作提供丰富而感性的素材。

2.以重大新闻事件为素材

战争、自然灾害、重大历史事件、受人们关注的热点新闻所带来的震撼、感动,总是令人记忆深刻的。教师只要能随时随地从网络、电视等媒体下载富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音乐、文字,及时对素材进行主题性加工,都可以成为富有感染力的教材。以招贴画设计教学《汶川!汶川!》为例,当触目惊心的地震画面和一件件感人的爱心事件交织在一起时,孩子们在“中国,加油!汶川,加油!”的最真挚的呼声中,对招贴画的艺术魅力、制作要求都有了最深刻的理解。

3.以艺术作品为素材

一个酷爱艺术及教学的人,自然会是艺术和教学领域共同的关注者,各历史时期、各艺术领域的成功艺术典范,无疑能为美术课堂带来经典而纯粹的视觉引领。从当代艺术家作品到中外美术名家名作,从《千手观音》到北京奥运开幕式晚会,选择最合适的视角,让学生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审美素养得到提升。

三、积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新素材

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新素材包括对课堂有效性的反思、学生优秀作业、对教学起到了良好作用多媒体资料、教具等。这些素材的积累,简而言之,是对日常教学成果的习惯性积累,是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是对教学中有效教学资源的智慧化凝结。学生的优秀作业、教师成功的范画,学生有代表性的“失误”之作,课堂中生成的小插曲、师生融洽的互动过程,以及整理后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等,自然应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人生财富得以积累。

四、科学管理,重组素材

素材能否发挥作用,并促使收集工作呈现良性循环,关键看能否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把实物资料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大板块,细分目录加以保存,而数字型材料则以教材目录为序建立管理档案。以“少而精”的原则做好收集、筛选、分类加工,利用每一次备课的机会,进行素材的“二次”重组,经过多次循环,就能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美术学习资料库。

积累素材的过程是完善个人教学风格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教学水平、积累教学智慧的过程。作为教师,只要有意识地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实践,终会滴水成流,形成自己独特的育人理念,孕育出简朴而富有色彩的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美术》1961年第01期《为塑造形象积累素材——教学札记》  李天祥

2.《山东教育》2002年第12期《素材的积累是儿童美术创作的源泉》  顾新朱晓玲

indinavir efectos adversos ourblog.bebrand.tv indinavir vademecum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