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微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伟洲
阅读: 2381 时间: 2006-07-26 15:42:00 1
谈在微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广东湛江市第四中学电教组(524018  杨伟州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并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基础。我在微机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微机理论与操作技术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组合多种媒体呈现学习内容,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有机集成,达到文、图声并茂,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构成人们使用视觉和听觉并用的视听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强刺激下,大脑皮层各机能区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和积极思维,强化内部心 里活动,增强认知效果。运用专门为初学者设计的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如指法训练、DOSWPSWINDOWSOFFICESCAI课件。我在讲述“多媒体基础知识”的内容时,边讲述、边练习,通过多媒体优化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基础教育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之一,计算机语言对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不过要知道,中小学程序设计教学不是要培养程序员,而是要通过程序设计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初步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并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几个基本步骤,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微机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经常注意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诱导,层层设问,步步搞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不断纠正学生的厌学、贪玩及不动脑筋、单纯模仿操作等不良行为,教学质量才有充分的保证。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做法:

1、加强预习,学会用微机语言思考问题

计算机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用微机语言思考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在布置预习时,应提出问题、目标,使学生预习有方向,促使学生自觉地看书,寻求问题的答案,记录疑惑的问题,为下一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2、上机训练,诱导学生灵活运用微机语言

计算机是一门以上机操作为基础的学科,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部分。形象生动、直观明了的人机对话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因此,应在教学中实出上机操作之外,以上机训练,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玩一些趣味小游戏,并分析游戏中使用到的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语句和技术,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时兴趣盎然,进一步诱导学生运用微机语言。

3、层层设谜,步步深入的思维训练中提高能力。

善于创设“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学习情景,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讨论、解谜、编程,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不断思考,不断尝试输入,不断用微机反馈检验,这样学生能力提高很快。

例如:在讲述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时,我用系列设计来深入思维训练。

1)、设计S=1+2+3+4+……+100      程序

2)、设计S=1+3+5+7+……+99        程序

1)、设计S=2+4+6+8+……+100      程序

1)、设计S=1+1/3+1/5+1/7+……+1/19    程序

1)、设计S=1234╳……╳10      程序

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下,顺着教师设问的阶梯,不断讨论、编程,步步深入,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与创新结果的表达能力等。在中国“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只读圣贤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意识太重了,常常重到唯书、唯上、不唯实的地步,严重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计算机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现代化工具,创新能力在计算机中发展过程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在计算机机的课程教学中更应对学生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的做法主要有两点:

1、加强学习方法的教育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把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以使他们掌握创新的匙,开启每一扇问题之门。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地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在当今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时代,要使学生灵活多样地获得知识,扩大知识面,就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教育。

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更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生怎样使用CAI课件辅导其课程的学习及怎样安装软件的内容时,我告诉学生,在一般情况下,软件盘的根目录下都会有一个说明文件(如readme.txtreadme.docreadme)等,可通过文本编辑工具打开查看,安装文件在DOS环境下地般为install.batinstall.com等文件,在windows环境下一般为setup.exe文件。软件的主程序名一般与软件的名称有关,在学习软件的使用时,可借助软件自带的帮助文件进行自学。通过教学,学生地面对众多的软件使用时,也能应付自如了。

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不仅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对于同样的问题也能找出相关的解决方法,而且他们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当作目的,而是当作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2、开设创造性的实验

计算机课程离不开实践,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地实践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实验内容的确定。以往实验多以验证型为主,注重开发能力的少。我在教学中,一改这种状况,开设了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讲述“网络基础知识与操作”的内容时,我设计好上机实验课,准备好相应的硬件的软件,让尝试组装由两台微机组成的对等网,从而扩展引申到由多台微机组成的对等网。在实验中,我注重的是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允许过程的多样性,而且只作适当提示,恰当点拨,最终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讲述“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的使用”时,在介绍各图标的使用功能后,适当安排了一些小专题设计,如制作一个相册、电子书课件等,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动手编程,上机反复调试等过程,一方面增强了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另一方面其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作为一名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