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教育因高考关隘成为最难革新的堡垒,中原某市近年通过增值性评价艰难开启高中课改破冰之旅,三所一直处于正增值状态的典型学校深藏高中课改密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高中教育追求生长的求索态势,探索新形势下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可行路径。
为了从制度上扭转“以分数论质量”的观念,促进校际良性、公平、公正的竞争,中原某市从2012级高一新生开始开展增值性评价。增值性评价是一种“为学生学习的评价”,它基于入学的起点成绩来评估学生经过一定阶段教育后在学力、情感、社会性发展等多方面的进步幅度,以此对学生个体发展、教师绩效、学校效能等进行增值判断,增值情况分为正增值、零增值、负增值三种表现。近三年的数据显示,该市52所参评的普通高中学校中,整体增值接近预期水平即零增值的学校将近63%,负增值的学校大概为20%,正增值的学校约占一成。
在呈现正增值的学校中,有几所学校的增进程度三年来连续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学校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正增值状态?这些学校背后有没有一条高中教育发展的“康庄大道”?下面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选择三所典型学校(分别命名为ZZ001中学、ZZ002中学、ZZ003中学)进行分析,以资破解高中教育发展的秘密。
一、Z Z 0 0 1中学:数据驱动+目标管理
ZZ001中学建校20年,是一所公立寄宿制中学,2005年被评为省示范性高中,以中招录取分数线论在本市排名前十。自2012年开始,这所学校借助增值性评价提出“以数据说话”的治教方针。这里所说的数据,首先指当年本校的中招成绩和高招录取率,据此制定出三年后的升学目标;然后对目标层层分解,由年级分到班级,由班级分到学科备课组,由备课组落实到任课教师。其次指根据增值性评价所获得的进步情况,主要展开教师、学生个人教与学的纵向比较,兼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促使教师和学生展开教与学的反思,找到进步的证据,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教与学的自我效能感;横向比较则主要用来“奖勤罚懒”,横比数据被看作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数据面前人人平等,数据考核人人悦服,学校上下形成“教师的尊严来自于数据,数据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拼搏”的共识。正所谓评价到位了,风清气正了;风气正了,劲满力足了。“教师特累、特苦,还特舒畅”,这是在数据驱动的良性循环下教师价值得以体现的真实写照。
围绕升学目标,学校建立了三项独具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
一是定期召开“说班制”,班主任召集任课教师“四说”“四定”。“四说”为说学情、说教情、说优势、说不足;“四定”为定(目标)人数、定分数、定措施、定落实。班情公开,问题透明;智者献智,能者尽力,打破了学科教师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精诚合作的团队合力。
二是实行“导师制”,即将班级学生分组,将每组学生分给不同的任课教师,每位任课教师负责小组学生的学习与精神、态度等的分析与指导。学校对此专门制定量表进行量化考核,评估“导师”指导学生的次数、内容、效果等,正所谓“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三是实行“三级质量分析制”。每次考试之后,主要依据增值性评价数据,先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年级整体质量分析,查找问题,明确方向,提出建议;再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牵头组织班级质量分析,就各学科、各分数段乃至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亡羊补牢,防微杜渐;最后以学科为单位进行质量分析,分析试题,探求规律,制定计划。集体与个人一致,个人与集体共谋,团结奋进的校风就此形成。
当然,为促使目标达成,学校还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诸如构建“问题探究、训练拓展”主导教学模式,全面开展分层教学和评价,开发和实施多样性校本课程,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教与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是学生成绩实现正增值的前提和保障。
然而,有一组数据应该引起重视。由增值评价项目所做的教师、学生背景问卷分析数据显示,该校教师教学态度指数处于第29位,学生学习动机指数和心理健康指数分别处于第26位和第23位,均远低于市平均水平;学生学习压力指数则远高于市平均水平,处于第6位。按理说,学校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团结协作、苦累而畅的教学文化,教师教学态度不应该出现问题,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虽然数据驱动理顺了教学与绩效的关系,但目标管理却无形中加剧了工作与生活的矛盾。生活空间小、时间少,工作上投入多、压力大,从而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以致产生将工作压力转化到学生学习上的倾向,比如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大量布置作业、作业过难等。这与学生学习动机低而压力大的矛盾是一致的。学生学习主要迫于班主任、任课教师“要我学”的外部动机,而没有真正生成为自己成功负责的“我要学”的内部力量,因而在高强度的学习之下学生感觉压力过大,以致心理健康指数偏低。
二、ZZ002中学: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创建学习诊断系统
ZZ002中学历史悠久,为市直属公办学校,2014年被评为省示范性高中,跨入中招第一批次录取学校行列,中招录取分数线排名第18位,而近两年高中毕业生正增值程度均居本市首位,2016年文科正增值学生人数比例高达61%,理科达37%,增幅高于本市平均值近24个百分点。成绩的取得来自于该校准确的自我定位与战略决策。本市中招第一批次录取学校共20所,该校位列倒数第三位,分数线低于平均值近30分。而实际情况或许更糟,据2016年增值评价项目所做的学生背景分析可知,该校高一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认知能力)指数全市倒数第一。穷则思变,学校首先“定调子”,立志办一所低进高出、宽进严出的“平民学校”;其次是“找路子”,摸准教学低效的病症,在教学和评价改革上大做文章。
大刀阔斧进行教学改革。引进基于标准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教学设计上围绕学生的“学”展开逆向教学设计,科学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等四个课程基本问题,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教学实施上围绕学生“学会”开展以评价驱动教学的实验,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促进、完善学生学习表现。教师由传统的经验取向的教学观转变为科学取向的教学观,掌握了分解课程标准、设计课堂评价等系统设计教学的技能,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持续推进学习卷的编写与使用工作。学校禁止为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要求学科教师“私人定制”学习卷,即依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设置课前、课中、课后等三种学习任务,探查、促进、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并且要求做到“两收两改两反馈”,以“评价—学习—再评价”的方式针对学习重难点循环使用,视错题为资源,视纠错为成长,学生学习在“出错—试错—改错”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转化、迁移,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良好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创新使用学习诊断系统。利用“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迅速、精准、直观掌握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要求学科教师做好“补”“考”“点”“跟”四项基本工作。“补”即补救教学,先评后教,教师根据诊断信息准确捕捉到学生学习的易错点、易混点、困难点,并据此展开针对性极强的指导。“考”即基于补救教学的“考试”,其中的“1”为一次完整的大考,“”为补救性考试,其考题是大考中集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考试时间和分值约为大考的五分之一。“点”是在关键少数上做文章,即根据考试数据定位“临近上限”的“临界生”,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其“开小灶”,除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之外,还利用空余时间对其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助其构建知识结构,理顺重难点的内在联系。“跟”即一周后实施跟踪式测试,所用试题与前次大考为同一细目表的平行试卷,以有效规避学生因未理解而靠临时记忆获得的知识。对学习诊断系统的创新使用,完全摒弃了考试“只看病不治病”的弊端,解决了教学与评价“两张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学习的教学与评价的主张。
尽管学校开发多样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但该校学生压力指数仍然高居全市前列,学习动机指数、学习效能指数、心理健康指数等远低于市平均水平,师生关系处于倒数四位。这可能与持续不断的考试给教与学带来的紧张、负担程度相关,心理学研究认为,目标性过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学习兴趣、效能,影响同伴关系与合作关系。对于求生图存的学校来说成绩是第一位的,对于迎接未来的学生来说升学是第一位的;而对于生长中的孩子来说,发展核心素养应是第一位的。
三、ZZ003中学:营造生态环境+广开校本课程
ZZ003中学建校四年,是一所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入轨、高品质发展的市直属公办高中,中招录取分数线位列市十名左右。2016年首届毕业生一本上线率位居前列,各学科正增值程度明显,学生各项发展指数全部超过预期水平。学生背景问卷调查数据(图1为根据调查数据所做的该校学生发展指数对比雷达分析图)显示,该校学生学习压力指数远低于市平均水平,处于第27位,其他16项指数均高于市平均水平,且位于前十之内,其中师生关系、学习适应性、品德行为、学校环境、心理健康、亲社会指数等排名前三、四位。
建校伊始,该校就确立了“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优势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使命。为此,学校制定了“育人为主,育分为辅”的治教方针,以一切站在学生立场的态度践行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
营造宜人成长的生态环境。“进了我校门,就是一家人”,这是该校领导、教师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反映了该校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信念和执着。首先,学生管理上关心每一个学生,宽严相济。“宽”在把学生当作自主成长的个体,鼓励学生达到个人最好状态, 成绩上实行纵向比较, 自己和自己比,比出自信和意志,以至倒数第一的学生学习也很积极;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要求每个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体育馆全天候开放; 鼓励学生培养一种兴趣,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功能室等发展自己特长;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书店选书而学校付账,开放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严”在把学生当作未完全成年人,严禁学生抽烟、喝酒、打牌,严禁学生打架、斗殴,严禁学生携带手机,严禁早恋。尊重与教育相结合,疏导与纪律相结合,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融洽,爱校爱班集体的情感炽热。毕业生中没有出现任何撕书、扔书现象;很多毕业生则在离校前把寝室、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在有关物品上留条致意,希望下届学弟学妹爱护公物。其次,教学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实行小班制和导师制。每个班40多人,配正副两名班主任和7~8名导师,每位导师负责3 ~ 8 名学生, 学生自主选择导师, 导师则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等;数学学科实行“A、B小小班”分层教学,每班配置两名数学教师,每位学生都有教师特定的学习方案。导师制的实行建立了亦师亦友、互助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疏解了青春期学生成长的各种矛盾和纠结;小班制建设解决了每个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益。
广泛开设多彩的校本课程。学校号召教师人人都有校本课程,全校共开设校本课程70多门,“人工智能”“古墓丽影”“汉服霓裳”“茶味人生”“闪亮新主播”“击剑”“书法”“油画”“创意机器人”等课程丰富多彩。每周二、四下午为固定的校本课程时间,高一、高二学生在此时间全修校本课程,发展了特长,培养了志趣。该校还是市创客教育实践基地、省击剑队人才选拔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立有模拟联合国、财经社、戏剧社、微电影社、书画社、机器人社、航模社、击剑社等学生社团,拓宽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另外还有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养成了学生敢于担当的情怀。
同时,该校在制度层面设置师德红线,教师要把精力、爱心放在学生身上,严禁开办辅导班;每天作业总量不许超过两个小时,不许直接将教辅资料当成作业,政、史、地等学科不许布置作业。
不唯分数,反成绩好;不唯成绩,反增值高;不唯起点高低,反人人争上游。全面发展,成绩提升;核心素养到位,教学质量显著。在家长担心选修校本课程等会影响学生学习时,学生以健康的身心和理想的成绩给以汇报;在他校唯升学目标马首是瞻,恨不能将学生捆绑在教学车轮上时,这所学校以傲骄的低调姿态异军突起,宣布综合素质培养与学业成绩优异可以共生。
(作者:卢臻,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18年第7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