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育科研管理
来源: 绥芬河市第五小学 作者: 徐琨
阅读: 2738 时间: 2007-03-25 09:01:00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走“科研兴校”之路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怎样才能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呢?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抓课题,为教学实践服务

展开有计划的、全面的、深入持久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应以研究教育实际问题为主,坚持以下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实事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自己的教育实践找课题,找方法,又从本校教职工的实际水平出发搞多层次研究。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和实践,使教育科研能见到实效,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以不断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三是坚持科研与工作结合。以教育、教学工作带动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育、教学法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抓舆论,形成学校教育科研氛围。
  形成有利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文化氛围和学校风气,是学样教育科研管理的保证。教育科研作为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发展既受其自身规律的内在制约,还要受到一定的学校的文化环境和学术环境的外在影响。
  因此,学校必须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首先是观念氛围。就中小学教育科研而言,观念制约着研究者的态度、情感、毅力和成就。作为中小学领导必须改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不良心态,引导教师力求弄清四个关系,树立四个新观念:一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观念;二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仅仅会教课而不会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合格的教师。
  其次是活动氛围。学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例如,健全学校的学术管理机构,掌握校内教学、科研情况,搜集校外兄弟学校教改经验及国内外有关教育的最新动态,及时向校内教职工介绍科研和教改信息,组织学术研讨会、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会,举行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和成果展览,创办学术刊物等,使学校的学术研究持之以恒、有声有色,形成浓厚的学术空气。
  三、抓队伍,培养教育科研积极分子。
  组织一支教育科研队伍,培养一批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教育科研积极分子,是教育科研管理的基础。在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中,教育科研的主力,也是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因此,应重视培养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
  (一)典型启发,要鼓励教育科研的先进人物,通过结、传、帮、带的方式来培养本校的科研骨干力量。即使在一个科研空气很淡薄的学校也一定有一些热心教育科研的教师,对于这种典型,我们要善于发现,积极扶植,大力宣传,用他们的现身说法来带动其他教师。可通过合作项目、协作项目、集体攻关项目等由水平高、有经验的教师带动缺乏理论短程和方法技能的教进行科学研究。此外,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科研典型经验、开阔眼界、增强科研意识。
  (二)系统培养。学校领导都应当把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举办多种形式的讲习班或培训班,力求学练结合,即先进行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讲授,接着由教师按照讲授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选择课题、研究设计、定量定性分析等)的训练。如果针对即将进行的课题研究开展讲座、学习班,则教师可直接把有关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研究中。另外,较大型的集体攻关项目在实施研究计划之前,也需要对研究者进行必要的培训。要注重开展定向研究,这里有学科定向问题,也有课题定向问题。例如,教语文、数学的教师可以把语文、数学教材作为自己的定向研究,班主任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自己的定向研究,从事学校管理的教师要把管理科学作为自己的定向研究。
  (三)实践锻炼。学校要注重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培养教育科研骨干,提高科研水平。在增强广大教师科研意识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吸引教师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加强指导,使他们获得成功,以增强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帮助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在教育科研实践中提高科研素质,特别要通过下达具体的研究任务和目标要求,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和研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受锻炼,获得经验,增长才干。
  四、抓自身,校长要做教育科研带头人。
校长是教师的表率。要想使教师成为科研型的教师,校长也要先成为科研型校长。国此,校长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造新的经验获得科学结论,并使之更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成为科研型校长的必由之路,切实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做学校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