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田:五个维度话名师
阅读: 960 时间: 2012-04-25 21:15:00 1

内容摘要: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从温度角度讲,名师需要有一种人文底色,它指向名师的教育理想情怀。因为,今天的世界充满不少的功利,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应该成为名师的坚守!

中小学名师队伍建设座谈会在市教育评估院举行

市教育评估院院长  龚春燕

市教委师范处处长  李源田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遇到一位好老师,能让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学生年代,甚至还能决定我们一生的发展。可见,名师已经成为学校的文化象征,始终是教育人心中的理想追寻,也是学校的精神标志。那何谓名师呢?2011年9月1日,在“2011重庆市中小学名师队伍建设座谈会”上,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分析了全国数十位名师,结合重庆的特点,经过五年的研究后,发布了《名师能力十条标准》。与会的我市近20所学校校长或负责人在会上也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心中的“名师标准”。

  当然,对于何谓名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曾说过:“一流的学生不是教师在课堂里面教出来的,而是一流大师所创造的学术氛围熏陶出来的。”尽管如此,名师如书,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名师如歌,值得我们大加称赞。今天,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在为市民独家发布《名师能力十条标准》的同时,也为你们带来各位“大家”的精彩观点。你们也可一边对照着“标准”,一边追溯着自己与恩师曾经的点点滴滴。

   教育发展需要名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构画了一幅美丽的蓝图,“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说,好的方案需要高素质的人去实施,尤其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证。另一方面,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目的是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而名师,既是教师自我人生追求的高远境界,是学校发展所渴求的人才资源,更是国家教育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

  每一位教师都有名师梦

  当一名教师,一辈子要教成千上万的学生。那么多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成长成人成才,想想都是非常浪漫、有意义的事!龚春燕说,可现实的情形往往是相当数量的教师怀抱美好的理想走上讲台,却在漫长的从教岁月中慢慢陷入平庸的沼泽。教师的人生如果黯淡,学生的生命就缺乏引路的心灵之光。

  因此,发展学校就是要发展教师,提升学校就是要提升教师。发展教师、提升教师就是要以教师的需要为基础,把教师的价值追求凝聚起来,形成学校的文化,形成价值共同体;发展教师、提升教师就是要呼唤教师的专业精神;发展教师、提升教师就是要呼唤教师的创造;发展教师、提升教师就是要呼唤教师的观念转变与知识更新。倘若如此,每一位教师就是一位潜在的名师。

  本版稿件由记者 何岸 田超采写

  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名师是榜样 成长有规律

  “名师是一面旗,名师这面大旗一竖起来,四面八方的学子就会慕名而来,聚集其麾下;名师是一盏灯,这盏灯会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走向成功的彼岸;名师是一座桥,这座桥是连接奋斗与成功的必经之途,是由名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胸怀凝聚而成的”。龚春燕认为,名师一方面在学生中,在学校里,在社会上起到了以身示范的榜样作用,另一方面也在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为社会输送大批人才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名师的成长既不是一蹴而就的,又不是偶然生成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龚春燕称,名师成长的规律有周期性或阶段性,只是这种周期性或阶段性又因教师职业的独特性而具有自身的特点。

  每个时期都有名师,或者因课堂而名,或者是因流派而名,或者因思想而名,或者因人格影响而名。同时,名师的成长需要确立自主成长的愿望和需要的自主性。名师成长的内驱力是教师加速成长的关键,使得教师“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之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最终达至理想的专业发展,真正成为名师。龚春燕称,名师的成长是不仅名师主体在庞大而复杂的影响场的作用下连续的、动态的、整体的、终身的发展,还具有自主发展的共性方式。即,要求教师具有成为名师的主观愿望和内在需要,还应有将思想意识付诸于实践的行为方式。包括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等方式。

  当然,名师成长是具有社会性的。龚春燕说,这主要表现为学校、家庭、社会等与教师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因素对教师的影响上。名师也需要社会认可,认可名师的思想,认可名师的流派,同时,名师的思想也会影响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市教委师范处处长李源田:五个维度话名师

  学生、家长、校长,学校、学者、行政等不同的方面对名师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从温度角度讲,名师需要有一种人文底色,它指向名师的教育理想情怀。教育人一定要有温度。温馨的教育,更能带给孩子和家长幸福和愉悦。人文底色内化在教师心中,外显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可能是通过布置作业或进行家访的时候体现出来。

  从长度角度讲,名师需要有自己学科的本色,它指向名师的教育能力品质。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到底走得多远,知晓和掌握多少?教师可以用数学的思维物理的方法来关注理解语文,但最终传授给学生的一定是优质的语文,“书到用时要够用”。这体现了教师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从高度的角度讲,名师应该有一种专业的亮色,它指向的是名师的精神境界。名师需要有专业的阳光来照亮教育的历程。有了专业的亮色,能够为自己的学科增光添彩,甚至能够达到一种教育所期待的“低碳”状态,也就是负担轻质量高效果好,让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让师生能够诗意的学习生活。

  从力度的角度讲,名师应该体现出科研的成色,它指向名师的研究精神。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教育专业精神的最好表现形式。而且研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科、学生、学校实际,选题可以小一点,但要深一点,真正地在研究的领域内悟出一些“道”来,包括批判精神,有批判才有建树和创新。

  从宽度的角度讲,名师应该有一种人格的特色,它指向的是名师的道德风范。多元的时代教师所表征的人格也可以是多元的。但是,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如果是一个常数的话,他对社会对教育贡献的大小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师德的水平来决定,名师尤其如此。因为,今天的世界充满不少的功利,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应该成为名师的坚守!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