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教学之我见
作者: 邵天斌
阅读: 2312 时间: 2007-12-14 09:17:00 1
 小学美术中国画课主要是写意画课,其教学也主要是写意画教学。要实施好小学中国画教学,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 加强学习和实践,深化对中国写意画的理解。

   中国写意画——是以毛笔、宣纸、墨、国画色为工具,以毛笔的中、侧锋,用顺、逆等方向和干、湿、浓、淡的墨色进行轻、重、缓、疾的运行,而塑造意象生动的似象非象的传神形象,并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形成品位高雅的画面的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

    理解中国写意画,一是对工具的理解,二是对用笔的理解。三是对用墨、用色的理解,四是对画面品位的理解。中国写意画的学习就是以提高笔墨情趣为手段,以提高意境品位为目标的学习.

    二、认真钻研,提高对中国画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要理解好中国画教学,我认为要处理以下几点.

    1、要理解好中国画教学中显性的内容与目标,即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和隐性的内容与目标,即需要渗透的知识点。

    学生应知的知识包括,工具及其性能以及中国画初步的表现方法等。学生应会的包括学生能用干、湿、浓、淡的墨色,轻、重、缓、疾的笔法画中国画。

   在教学中要渗透的知识点是: 通过中国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以及人格品位、创造能力等。

    2、要处理好显性的内容与目标和隐性的内容与目标的关系

    在教学中,显性的知识与目标是很容易明确并进行处理的,而在那些地方渗透隐性的知识和目标就很难把握。

    在去年万州举办的青年美术教师赛课活动中,许多教师在处理好显性的内容与目标是做得比较好的,在处理隐性的内容与目标方面都比较差。在教学中只了注重国画技法的传授,没有很好地在传授技法的同时从中国画文化内涵层面进行认识和渗透。显然对中国画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是片面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也是片面的。在教学中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一是从笔墨情趣即在笔墨训练中入手。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在中国中包含了中国人的道德标准、审美标准以及对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形象描述等等。墨的干、湿、浓、淡,笔的轻、重、缓、疾的和谐,正是中国画审美情趣的一种取向。我们进行中国画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让学生从这一文化层面上提高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的内涵和艺术修养。在本期片区献课活动中,我上的四年级<娇艳的花>一课中,我在示范了画的四种画法过后,我设问:"你看了我刚才所画的,你了解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出了花的四种画法.有学生说:"老师画得很快?"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抓住这个问题一是引出用笔方法即轻\重\缓\疾二是鼓励学生画画要大胆,在大胆的画中获得中国画所需要的情趣.有的学生说,老师的颜色有浓有淡.这个问题答得太好了,这是我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问:"为什么要有浓有淡?"我引导学生欣赏.指出干湿浓淡,水色交融正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正式中国人审美情趣的体现.让学生在欣赏在感受这种魅力,从而渗透隐性的知识和目标.

    二是从欣赏入手,中国画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画法技巧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反复实践,才能有所收获的。中国画作为人文科学范畴下的绘画种类,我们许多优秀的画家在画写意画的时候都注重了借景抒情,借物言志。我们在欣赏中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的同时直面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将隐性的内容与目标渗透于教学之中。比如欣赏郑板桥的画,我们就可以从郑板桥具有浓厚的笔墨情趣的画中感受画家的铮铮铁骨和崇高的品格。欣赏<清明上河图>,我们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画家的爱国热情.

    3\要处理好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的关系.

   教师的示范要精炼\准确,要有启迪性.教师要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学习画法,了解内涵.学生的练习要到位,要有充足的时间.要注意信息反馈.

   在这次献课活动中,我现场录制了学生练习的录象让学生观看.学生练习的成败所在就一目了然,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总之,中国画教学还需要我们所有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提高绘画技艺和教学技艺,才能做得更好.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