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阅读: 2059 时间: 2005-10-30 10:02:00 1
  班级是教与学的单位,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我们的做法是,把考核积分机制引入班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考核目的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考核机制,就是让班级工作走向目标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别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班级的教学工作,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班级工作要做到层层分解,量化考核,把任务、指标、责任落实到班级及每个学生身上,使他们目标清晰,方向明确责任到位,然后,完善制度,加强考核,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有一个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全面提高其文化、修养、行为素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这就是考核机制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考核制度
    建立考核组织,加强班级管理,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制做保障,我们建立了以班主任为组长,班长为副组长、各班委委员为成员和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层层把关。如,班级的卫生工作由卫生委员负责考核管理,班组的工作由行政组长负责,文体方面的问题曲文体委员负责。班主任是考核体制中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按时组织好斑级工作的考核,及时、督促、检查解决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表扬和批评,通过考核机体的运行,达到班级工作纲举目张,一发即动。
    三、考核内容
    班级考核标准和内容,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础,依据班级的状况而定。班级要有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计划要充分论证,不可盲目求高。围绕年度工作标准、计划、制定出班级考核内容,内容要条理清楚,具体分明,便于考核实施。我主要抓了以下几点,1、建立学生成绩档案,记录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掌握学习动态,特别后进生的学习状况。2、建立互帮互学序列表,把班级优生、差生配成对,按时考核每对互帮生的进步情况。3、建立好人好事记录薄,记录好问希望工程、灾区人民捐款,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和人物。4、建立学生家庭档案,便于取得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条件。5、建立考勤薄,记录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6、楚立课堂记录考核薄,由任课教师把每个学生的课堂记录和表现按优、良、一般、较差分类填写。7、建立遵纪守法公约,防止和杜绝打架、斗殴现象。8、建立卫生纪录薄,提高学生讲好环境和个人卫生的自觉性。9、建立文体活动记录。10、建立义务劳动和集体活动记录。11、建立班级合理化建议薄,让同学们积极参入班级的各项管理。抓好上述管理目标和考核内容,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公开、公证、透明,让同学们知道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四、考核方法
    运用科学实用的方法,能够把班级的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在班级考核中,运用百分制的考核办法行之有效。它能够用量化数据把学生的方方面面记录下来,最终用考核分值区别每个学生的综合表现状况,百分考核制由班级考核小组分工考核,当日汇集。每星期小结一次,作为班会的一项主要内容,年终累计的考核分数作为评比依据,获得高分值的学生成为班级三好学生,获得最高分的小组,即为先进组。总分最高的可被评为标兵。
    由于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方法,全面调动了班级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各方面工作井然有序,各项考核名列全校前茅,连年被评为先进班级。由此可见,说明建立考核机制,使班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