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作者:
阅读:
1232
时间:
2017-04-11 18:55:22 1次
农村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
巫溪县文峰职业中学校 杨友林 15696532093
一、研究目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 “健康意识、终身体育意识”逐渐加强, “科学地锻炼身体、有效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刚性需求。因此,学校体育科研应运而生。通过体育科研,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正确使用体育器械的技能;利用学生的辐射带动,向社会传播“科学健身、养生”的体育文化;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身体良好的生长发展,体质增强、精力充沛;同时智力得到发展,增强记忆力、注意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习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并且学校体育以它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良好的性格、意志、道德品质,是学生在学习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作用。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奠基阶段,身体、心理快速成长,在他们的 心里种下“健康第一”的信念种子,其功夫在学校,受益满社会,利用学生影响社会体育事业的开展,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种公益性作用,是体育教师光荣而又神圣的社会使命,是在农村学校开展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体育课有其独特性,上课地点分为室内的体育运动理论课和室外的体育运动技能课,室外体育是体育课的核心和重点。由于在室外进行,场地不受限制,观察者能够在最自然的状况下进行观察活动,通过观察,研究者能够获得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科研最真实的一手材料。
(二)问卷法
观察往往具有时间的限制,不便了解过去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生内心想法,向学生、教师、学校分管领导发放问卷,了解的内容更加宽广。
(三)访谈法
在部颁计划中,体育课周课时为三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一节。由于体育课周课时相对其他学科较少,一所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不多,访谈法能够在体育教师和分管领导中进行,既能够沟通情感,也能够了解教师、学校领导对体育科研最真实的想法。
(四)文献法
对体育知识、体育法律法规、运动技能的各种标准等文献资料的查阅,既能够掌握现代体育的新知识、新方法,也能找到农村学校存在的不足,为体育科研提供理论支撑。
三、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数据统计结果
对我所在学校及周边两所都是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体育科研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795份学生问卷,12份教师问卷,3份分管校长问卷,分别对“体育兴趣、体育与健康关系、体育科研意义及方法”等问题进行数据分析,调研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如表一:
发放、回收“体育及科研与人体健康”问卷统计表
高中 初中 教师 分管领导
男 女 男 女
发放问卷 200 175 200 220 12 3
回收问卷 198 154 200 220 11 3
表一
喜欢体育课堂的学生统计如表二:
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分段统计表
高中 初中
男 女 小计 男 女 小计 合计
参与数量 198 154 352 200 220 420 772
喜欢体育数 173 78 251 200 211 411 662
喜欢比例 88.4 50.6 71.3 100 91 97.9 85.8
表二
在收回的772份学生问卷中,有110人不喜欢上体育课,占比近16%,其中高中女生有76人,几乎一半的高中女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初中男生100%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女生只有9%的人不喜欢体育课。在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中,认为体育课对促进健康的认识上,高中有305人认为体育课对自身健康没有促进作用,初中有418人认为体育课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有8名教师没有按照体育课时计划上课,有7人没有在课前写课时计划。在受访的11名体育教师中,100%的教师认为体育科研不是自己能够做的事,在受访的3名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中,100%的学校领导认为体育重要,体育科研对学校体育教学、形成学校特色有重要作用,但都没有制定专门的具体的措施促进学校体育科研。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出农村学校体育科研的现状,在农村环境中,我们体育教育的管理者该怎样作为。
(二)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分析结果
1.研究意识淡薄,对体育科学研究敬而远之
从收回的受访教师和学校分管体育工作领导的问卷答案可以看出,11名体育教师都认为体育科研,那是体育大学或者体育理论研究者的事,就是开展体育科学研究,也就是相互听课,评价都不知从何说起,对于体育课堂中的问题,只是埋怨学生多,反思自己少。至于有意义、有价值的体育研究还不知道从何下手。体育教学工作也是按部就班,凭过去经验和做法,重复过去的行为,有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还是采取“放羊式”教学,就连课堂安全问题也不闻不问,何谈体育科学研究呢。学校领导口头上都认为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课的教学研究也都只是停留在应付检查,说课多数时间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目光仍然盯着老师在课堂上有没有错,还是习惯于教师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何况人人都有体育基础、人人都能活动的体育课程,骨子里就没有进行体育科研的概念。这些问题从领导到教师普遍存在意识淡薄的问题,从而形成“科研重要、行动无力”的气候。
2.研究计划纸上谈兵,学校、教师一起应付上级检查
三所学校的11名教师每一学期都有教学计划,每个学校都没有专门的体育科学教育研究组,都是把体育、美术、音乐等合起来形成所谓的“艺体教研组”,由学校选派一名青年教师,或者近期需要评职的教师担任教学研究组长,组长在开学之初立定研究计划,计划不是根据学校工作实际而定,主要是应付学校工作,学校需要各种计划应付上级检查,好多时候都在网上下载,稍作修改就直接导用。至于研究活动,基本停留在纸面上和口头上,行动和计划完全是两回事。
3.一线体育教师自觉地位低微,说到体育科学研究自觉能力不足、不能望其项背
在我们农村学校,由于信息闭塞,虽然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没有办法选择,社会优质教育有要求难以满足,想监督却没有比较,没有方法,坐井观天地认为,只要教师教了我的孩子读书写字就行,至于教师究竟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对孩子成长更为有利,没有主见。由于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监督力量不够强大,教师长久坐而论道,形成夜郎自大的人格,不愿改变自己,再加上长期凭经验教书,自己不学习,没有研究的诉求和动力,懒惰自然形成,久而久之,“研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干的事儿。说起“研究”,总认为自己人微言轻,不可为“研究”之事。做研究者都是些做事较汁的老学究,不是大大咧咧的普通体育教师。研究与提高教学质量似乎无关。在我们访谈的11名体育教师中,很少有订阅教学期刊,定时阅读的习惯的教师,没有一人做过课题研究。不学习、不思变,做教育科学研究真的云里雾里,分不清南北,当然不能望其项背,殊不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想法克服之、改变之就是做教育科研,研究就这么简单。
4.体育课堂存在安全隐患,为体育教师轻描淡写上体育课、纸上谈兵做科研提供借口
农村学校所处地域,大多经济欠发达,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体育场地用地所需资源,都需国家、省市划拨经费,地方县乡级政府无法自筹资金完成添置场地、器材的任务,添置的器材,达到使用年限后存在安全隐患,硬化的场地不合标准,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为一线体育教师不参与体育科研工作提供借口,为其不愿改变现状而有名正言顺的说辞。
三、对农村学校体育科研的建议
(一)领导更新人才观、重视体育教学科研管理、使体育科学研究行动落地
“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出路,即思路决定出路”。学校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好校长才有好学校”,所以校长要改变人才观念,正确确立质量观念。现实生活之中,健康与学识、笃行与善思应该同等重要。“合格+特长”就是好学生,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健体,让学生有一副好身板也是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允许学生在体育上有特长,承认体育科学研究也是教学研究,和其他文化科目课堂改革同等重要,有同等重要的科学研究的意义。当然,校长还要更深层次地认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体育不仅能在强健学生体格、增强学生身体适应环境、抵御外界侵袭上发挥作用,它更能在促进学生智育形成、加强学生德育体验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效。校长有了这些认识,然后才能在器材、场地添置上不吝啬,想办法,在体育科研经费上才能大气,在人才引进上不怕费周折。要给体育教师布置科研任务,引领其开展实质性工作,督促其完成科研任务,科研进程心中有数。校长要在行动中重视体育科研,避免只说不做的口头重视。
(二)更新体育教师教育理念、加强科研能力培训、推动体育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
从整体上说,一线体育教师关注课堂的反思水平和教育经验总结提炼的水平没有文化课教师的优势。这种优势首先是心理优势,长期以来,体育课堂受到的关注不同,体育教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独特作用没有被社会认可,因此体育教师自喻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很少有一线体育教师能在这种社会偏见中珍视这份工作,也没能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关注出现的问题,认为关注体育中的问题、研究体育教学是一种多余,所以体育科学研究失去生长的土壤。改变自己是一种超越行为。这种超越不会在教师行为中无意产生,也不是完全依靠外力强制形成,只有当教师有了某种境界,有了某种动因之后,才会发生,所以,要想学校体育科研能够有效开展。学校要营造体育科研氛围,要有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和谐的研究环境,体育科研意识有可能在教师头脑中萌发。然后要指导教师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假设解决策略、验证假设、总结经验等方面用心着力,培养他们进行体育科研的能力。能力培养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培训时也要因人而异,区别培训,或从思想人上着力,或从日常留心教学的习惯上着力,或从专业能力方面、或从文化素养方面用功。
(三)打造体育科研成果展示平台、提高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积极性
由于健身新器材的使用、育人新理念的入脑入心没能与时俱进的教师继续教育,体育教师长期靠在体校学习的“老本”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活动能力人人生而会之,这种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体育教师阅读教育文献、书籍不多,撰写的教学科研论文质量不如其他学科的论文质量好,展示体育教学科研成果的平台受限,好不容易撰写的科研论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展示,所以一线体育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挫伤。要想提高一线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教育科学研究组织要在县级区域内有体育教师展示的平台。体育教师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得到展示科研成果的机会,使体育教师有一种成就感,这是对人的高级需要的满足,对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成熟,都有巨大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有针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进行学科研究素养的培训,使其在业务上能够熟练规范,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成果上能够有话可说、说得清楚。有这样的体育教师发展平台和空间,一线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信心都有提高。
(四)完善考核、奖励措施,激发一线教师研究潜能,推动区域内体育科研健康发展
让体育教师拿起笔来开始反思体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主动探索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炼自己或者别人值得坚持发扬的教学行为靓点,更是弥足珍贵的善举。保护一线体育教师稚嫩的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更好发挥体育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要有较为合理和完备的考核奖励机制。体育工作具有其独特的学科性质,量化难度、考核难度都比较大,在学校考核体系中,单独制定体育学科科学的考核办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行政部门要广泛征求学校、体育教师的意见,形成共识,制定出有利于鼓励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考核办法,奖励勤奋、奖励优质,奖励学科创新,实施县域内体育教师系列的考核细则,在县域内统筹实施细则、统筹县域体育教师的岗位轮换。体育教师由于学科特点,在单独的一所学校里,体育教师队伍较小,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数量更是形单影只,没有进行学科研究的伙伴,有了县域内的统筹,常规性的体育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教师技能比赛。“是骡子是马,经常拉出去溜溜”,有了一定的成果、才能展示平台,体育教师科研的斗志、兴趣都会得到较好激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很多事情依靠单打独斗是很难取得成果的,必须依靠团队、依靠集体的推动作用。教育更是一个依靠集体智慧,需要集体配合的伟大事业,诚然,体育科研毫不例外亦应依靠团队,打造团队,在人人讲科研、人人做科研的氛围中,科学健身,科学养生的知识才能得到科学地普及。学校因有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人才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改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未来生存能力,在帮助学生学会健体上做足基本功。
参考文献
⑴徐亚妮,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观念的变革[M],兰州教育学院硕士论文.
⑵杨锐,关于学校体育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局限的研究[C],大庆石油学院体育部、教学论文 .
(3)林昊,《思想决定出路》[M] 网络作者.
(4)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