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阅读: 695 时间: 2016-01-21 23:06:36 1

第四节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基本内容】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创造或纯化某些物理过程,在尽可能减少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定性的或定量的观察和研究,以探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物理实验也是检验物理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从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还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等方面考虑,物理实验教学都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真实等特点,利用实验不但易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能发展兴趣。学生观察实验和做实验还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提高感知效果、优化学习环境

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而实验可以提供精心的选择和经过简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实验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进入新奇的实验环境之中,带着疑问主动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

(三)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

通过阅读实验资料、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等得到锻炼,并使学生的实际技能以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四)突出本质因素、理解概念规律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突出现象和过程的物理本质。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干扰因素,突出本质因素,在精心设计演示实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要利用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理解概念、规律的实质。

(五)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在实验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验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科学方法

物理实验的过程要求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仪器的优良品质。通过实验还能够让学生从中学习、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

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涉及的物理实验比较多,不同实验的教学目的也不一样。根据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起的作用划分,通常可将中学物理实验分为四大类:即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以及学生课外实验与小制作等形式。各种实验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通过表演示范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经常在课堂上为学生作各种各样的演示性实验,使学生获得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通常作为演示实验的教学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

2.演示实验要明显而直观;

3.演示实验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4.演示实验对学生要有启发性;

5.演示实验要配合以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程序:

通常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向学生说明演示实验的目的,介绍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

的原理,安装好实验装置。

2.操作阶段:教师在课堂上操作演示实验,一定要注意演示和讲解相结合,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观察,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正确的思维,把实验现象和理性思维有机的结合,从中分析确定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3.总结阶段: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强化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引导学生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中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也叫中学物理实验课。由于学生分组实验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独立完成实验,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一个比较全面和完整的实验过程,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种能力和技能,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这种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使用仪器、观察测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因此,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分组实验的特点:

1. 学生分组实验以学生个别独立操作为主,在实验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而不能代替和包办。

2. 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经过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过程的训练。

3. 通常学生分组实验多以定量研究为主。

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3. 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使学生学会正确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

5. 使学生了解误差的概念,并学会初步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6. 使学生学会写实验报告。

学生分组实验的程序和要求:

1. 准备阶段: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方法、认识实验仪器、做好实验操作与记录准备。

2. 操作阶段:是学生把实验方案变成实践的阶段,学生亲自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和调试实验仪器、控制实验条件变化、观察测量、记录数据等。

3. 总结阶段:是把具体实验结果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教育学生,尊重实验客观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和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三)中学物理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

它是一个比较新的实验类型,它和演示实验的显著区别是:演示实验主要由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教师所做的实验现象和过程。而学生边学边实验则是由学生亲自进行操作的实验。因此,这类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物理实验能力。

学生边学边实验的特点:

1. 学生边学边实验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实验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不仅可以为学生随时提供感性认识,而且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变换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气氛。

2. 学生边学边实验往往根据教学实验的需要设置,实验灵活。

3. 学生边学边实验往往根据教学实验的需要设置,实验灵活。

学生边学边实验的程序步骤:

1.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途径。

2.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或对主要器材的使用进行示范性操作。

3.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思考,记录数据。

4. 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5. 应用练习。

由于学生边学边实验一般在教室进行,所以实验规模不要太大,仪器要尽量简单,数量要多,学生分组要小,操作步骤不能太复杂,操作技术不能要求过高,实验时间不能过长,实验成功率要高。这种类型的实验在美国的中小学的科学课堂上随处可见。

(四)中学物理课外实验与小制作

课外实验与小制作是课堂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形式。一般说来,课外实验与制作有两种方式:即一种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些简单的器材自制教具并独立进行观察和实验;一种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室外观察和测量。

通常,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实验与小制作时,一定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 所选题目的内容要有意义,能激发学生实验或进行制作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进行课外小实验或小制作;

2. 实验方法要求相对简单,取材方便,所需材料应为日常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

3. 选题要考虑安全因素,不要涉及一些危险的环节。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使物理教学有了新要求和新特点促使物理实验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了如下较大的变化。

1. 物理实验的趣味化

物理实验根源于假设加验证的探索性质这决定它具有极大的动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但是以往物理课程教学因为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知识系统性”,使得物理实验的学术化偏向十分明显。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甚至一些学生放弃了物理学习。

教师应有效提高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创设趣味实验等新的实验形式使实验系列化、多样化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强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途径。

2. 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物理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物理知识广泛地渗透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教师有理由创设一些新的物理实验形式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活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3. 物理实验的微型化

微型实验同常规实验相比具有仪器简单、材料少、省时省力、现象明显等特点。由于微型实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微型实验的器材来源广泛取材容易可达到人手一套器材的标准从而能实现人人动手的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既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又增强了自信心既体验了自主实验的成就感又强化了实验的参与意识。

4. 物理实验的社会化

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的物理这些理念落实到物理课程教学中要求整个课程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物理。作为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其应用的原理。因此通过物理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物理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要包办性独立性

独立完成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严密的思维能力熟练的实验技能。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最好的办法是指导学生尝试课本外的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学生独立实验是巩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动手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2.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要单一性多向性

第一,要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第二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让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深入生活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要局限性开放性

第一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望有些学生则动手能力不强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做不成功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施展身手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便利。

第二开放思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在老师对学生有所指导的情况下不要对学生限制得太多时在老师的引导下激活学生的思维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自由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觉意识还有利于学生创造型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三开拓实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生实验不能总是停留在实验室里不能总是依赖实验室的器材。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去做各种实验。这样可以将实验室搬出学校将仪器搬回家中让学生摆脱课本、实验室、器材的限制真正做到实验教学的改革开放”,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要落后性现代性

教学要适应现代化进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要与时代同步必须对现有仪器设备尽快更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实验更直观、简便、准确更具吸引力。我们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近代物理实验让实验走在教材的前面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科技前沿。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改革应注重把实验的改进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改进的必要性学会改进的方法技术体验改进成功的喜悦更要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