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智能结构
阅读: 4121 时间: 2006-01-09 13:47:00 1
教师的智能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两个方面: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对一个教师来说,知识越多越好。但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通过把自己系统的知识技能和人格影响传授给下一代,达到培养一代新人的目的。因此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全面扎实。教师应力求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深入钻研与本学科有关的知识,做到扎扎实实,精益求精,决不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
   其次,教师的专业知识要精深灵活。作为教师,要教好每堂课,单纯掌握教学大纲,把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很不够的。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必须大大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既深于它,又广于它,还要“活”于它。前人说过“为学要像金字塔,既要精深,又要博大”,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应如此。
   2.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不仅要具有精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这是因为:
   首先,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数、理、化之间,文、史、哲之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联系日益密切,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层出不穷,教师要适应这一趋势,就必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必须通观全局,博采众长,多方面吸取新知识。
   其次,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一代,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他们都想知道。而且,由于大众传媒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多,他们经常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虽不能做到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是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就可以使教师防止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冷门”现象。
   3.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由于时空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教育科学知识,但至少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有关知识和理论。
   首先,要学习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师不仅要知道向学生“教什么”,而且还必须知道“怎么教”的问题。只有通过对教育学的系统学习,教师才能详细了解教育目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要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师,要想有效地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就必须掌握心理学的知识,懂得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另外,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还要掌握教学法的有关知识。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除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外,还要求教师学习和研究教学法,这是教师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保证。
   (二)教师的能力结构
   1.组织管理能力
   较高的组织才能,是现代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组织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加工处理教材内容和组织教学,这样就可在新知识与学生原有心理水平之间建立联系,使新知识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结点,从而内化为一种新的认知结构。
   其次,教师还必须具有组织班集体的能力。教师要及时向班集体提出前进目标,要善于计划和安排,要有周密的布置和检查,并形成完好的秩序和制度,培育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都能围绕着前进目标去努力。这样班集体就有了凝聚力,全体学生也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2.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教育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言语能力的训练。一般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应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语言表达要准确通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选用的词语必须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合乎语言规范、通俗易懂。
   其次,语言表达要有较强的逻辑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前后连贯,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和论证都有严密的逻辑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深信不疑。
   再次,教师的语言应以口头语言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化”交替使用,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师的口头语言应与体态语言配合使用,这样就能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但体态语言必须自然、逼真、恰到好处。
   最后,教师还应具有监听自己语言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教师根据自我的监听和学生的反应,随时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必要的调节。
   3.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综合运用自己的才识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它是教师创造性教育才能的最高表现,是教师的高度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综合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教师能在瞬息之间正确地估计情势、掌握大量的“情报”,并估计自己行动的环境。
   其次,要求教师重视自己的行为后果,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再次,要求教师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讲究教育的分寸等。
   最后,由于教育机智与教师的性格特点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求教师要重视自己性情的陶冶,遇事时能镇静、安详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上一篇: 教师的心理素质
下一篇: 教师的职业道德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