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 大爱奉献
——记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陶勑恒教授
在孩子的眼中,他和他的团队是魔力、是快乐。南京市光华门小学的Z同学说:“这一年中,我时刻铭记着那灿烂的笑容,每当情绪不好时就用它在心里给自己鼓励、加油。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身边的世界越变越好,细心关爱着我的老师和家长,热心帮助自己的同学朋友,让我每天都很愉快,也许这就是‘笑容’给我带来的魔力吧”。南京市双闸中学的C同学说:“我们正在学会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和谐相处,不断地滋养自己的心灵。我希望每一个同学与‘陶老师’们心连心,手拉手,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幸福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在中小学教师的眼中,他和他的团队是关爱、是幸福。南京市第八中学“爱心班”班主任倪传紫老师说:“27年前,我曾是陶老师的一名学生;今天,我带来了我们南京八中爱心班的全体同学,走进“陶老师”工作站。有‘陶老师’热线和我们心连心,有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坚信:面对生活,我们不是弱者,面对困难,我们并不孤单”。
在家长的眼中,他和他的团队是抚慰、是帮助。南京市滨江中学初二某班T同学的家长说:“孩子们在遇到成长中的困惑时,希望能够及时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包括‘陶老师’热线的帮助,这样,一定会得到需要的精神抚慰与心理疏导”。
在志愿服务者的眼中,他和他的团队是信赖、是榜样。志愿者闵霈飞说:“我们都有一个亲切温暖、值得信赖的名字——‘陶老师’。我为我能成为团队中的一员而感到幸福,每当看到孩子和家长会心的笑容时,我的内心暖暖的”。
在专业同行的眼中,他和他的团队是坚持、是超越。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沈曙虹副主任说:“一晃19年过去了,1992年开通这部电话时,还不能想到它能走多远,能做多大,但现在,它集各类心理咨询服务于一体,是“国”字号的心理咨询中心。我们要做到:勇于坚持、善于经营、勤于超越”!
在社会公众的眼中,他和他的团队是晓庄这片沃土上继陶行知先生之后又一个家喻户晓的“陶老师”。无论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我的孩子怎么啦》,还是在第一时间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向汶川地震灾区民众送去及时的心理援助,或者是《光明日报》撰文《呵护生命关注成长》,人们记住的是一群为了未成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而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
他,就是我国首批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专业人员、“陶老师”工作站的创建者、“陶老师”团队的领军人物——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陶勑恒教授。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作为行知路上诸多“陶子”中的一员,陶勑恒老师19年如一日,默默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大爱奉献精神,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着宁静的心灵港湾。
做行知先生大爱奉献精神的践行者 1991年,一种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陶勑恒老师主持创办了南京教育学院“学生心理测量与咨询中心”,同年受南京市教育局委托主持创办了“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1992年,他参与创办了南京市教育局未成年人办公室主持的“南京市中小学生谈心电话”。2004年11月,为拓展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为让这一机构在中小学生眼中更具亲和度,决定将该中心命名为“陶老师”工作站,由“陶老师”热线、“陶老师”心理咨询中心、“陶老师”心理辅导流动服务站和“陶老师”信箱四个部分组成,陶勑恒老师受命领衔此项工作。2005年11月30日,“陶老师”热线启用短号码“96111”,成为国内首家短号码心理热线。2008年12月,江苏省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南京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在“陶老师”工作站揭牌,标志着“陶老师”工作站服务对象的扩大和功能拓展的升华:立足南京,辐射江苏,由“心理援助”到全面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2010年,“陶老师”工作站的工作又获得了中央文明办的肯定。中央文明办领导认为,“陶老师”工作站起步早、站位高、决心大、见效快,经过近20年努力,打造了一个心理健康辅导的新平台,开辟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天地,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在全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因此同年6月24日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主要承担负责指导协调各地、健全完善本地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推进全国形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为各地辅导站提供业务指导和负责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培训全国各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业务骨干,为各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一个全国范围的交流平台之职责。 作为“陶老师”工作站的创建者,陶勑恒老师是看着团队一步步成长的。没有经费,他就自掏腰包用在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人手不够,他全身心投入,不计报酬,义务加班加点。有一次,他竟然累得在骑车回家的路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差一点儿出了交通意外。“热线”开通之初曾经历了一个比较火热的时期,但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热线”却迎来了它的低谷。就在最初的一些志愿者开始打退堂鼓时,陶勑恒老师仍然乐呵呵地干着,每天睡五六个小时,到处学习、到处取经,学生随时有问题随时去解决。现在,在组建了76位“陶老师”大军的同时,陶勑恒老师还带领他的团队培训了1627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179名取得专业资格的学校心理咨询员,他们来自南京几乎所有的中小学。 19年来,作为专业教师,陶勑恒老师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在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讲授“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家庭暴力及干预”、“危机干预和艺术治疗”等课程之余,还先后主持、参加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的研究”(1997~2001)、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大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持人:郭亨杰;陶老师为分项目(中学)负责人、1997~2000)、教育部师范司高等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二十一世纪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傅宏;陶老师参加、1998~2000)、南京市教育局重大招标项目“中小学心理咨询专业化建设”项目(陶老师主持、2009~2010)等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包括《小学生心理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主编)、《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1、参著一章)、《心理咨询与辅导及自学考试大纲》(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主编)、《咨询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副主编)、《施暴者教育与辅导培训手册》(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第一作者)。与此同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的主任,科研和行政任务也占据了他很多时间。但是,24小时不间断开通的热线需要他,双休日面询需要他,危机干预的紧急介入需要他,下基层的现场服务需要他,晚间的研讨与督导也需要他。面对异常繁重的任务,陶行知先生的大爱奉献精神始终是他背后最强有力的支撑。
陶勑恒教授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湛的专业素养、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执着的职业追求,赢得了学校、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感动南京”十大杰出人物,当选“南京好市民”;2007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2008年又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10年被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新世纪教书育人楷模……当所有的这些耀眼的光环褪去,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他对每个学生一如继往的宽容微笑,听到的依然是他对无助学生毫无保留的耐心劝慰,感受到的依然是他对边缘孩子润物无声的援助与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