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命题新趋势
来源: 山东 作者: 王波
阅读: 1879 时间: 2006-08-26 22:46:00 1

  

分析近年来中考试题,我们发现中考化学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逐年增大,而且命题也逐渐推陈出新,凸现以下几方面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联系实际,体现应用

1外活动小组,欲测定桂林七星岩洞内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假设洞内空气中不含除二氧化碳外的其它酸性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⑴取样。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广口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

⑵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广口瓶中抽取100ml气体样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问:

①甲装置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②实验结束后,量筒内的液体体积为99ml,此数据是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CO2、N2和O2的混合气体C、空气中除CO2外的所有气体

③计算。洞底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④为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降低洞内CO2的含量,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有。

解析:本题联系实际关注旅游圣地环境问题,提供测定桂林七星岩洞内空气中CO2体积分数的研究课题。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实验测定与计算以及采取措施降低洞内CO2的含量等研究问题,将学生纳入真实、具体的实验情境中,通过亲身实践既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

①取样时,不能把空瓶带入洞内,以防带入空气。设计时可迁移排水集气法取样。答案为:将广口瓶装满水,在洞内倒出水,再擦试干净,瓶口向上,盖好瓶盖。

②测定时,将气体压入多孔球泡,NaOH溶液就与气体样品中的CO2反应,未反应的气体进入乙装置,将水压入量筒。故量筒测出的体积是空气中除CO2外的所有气体的体积。

③易计算出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1%。

④能提出降低洞内CO2的含量的合理措施即可。如洞内放入盛有石灰水的容器;用通风管鼓入洞外空气等等。

中考实验题注意和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学以致用、关注生活、了解社会,注意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事物,解决实际问题。

二、关注人文,体现环保

2阅读下列短文,简要回答问题: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或者残留在农作物中进入食物链而危害人体健康。人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和能源,经过加工、调配和消费,最终以废弃物撒向土壤,或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向土壤中排放和转化。当输入的污染物数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的能力时,必然引起土壤情况的恶化,发生土壤污染。污染的土壤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⑴设计实验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简要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⑵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至少三种)。

解析:本题通过土壤污染物迁移图和短文,考查学生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为:⑴取样少许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约1分钟后与比色卡对照,判断其酸碱性。⑵①控制和消除"三废"的排放;②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③合理使用化学肥料;④通过生物的降解和吸收来净化土壤;⑤增施有机肥,改良砂性土壤。

中考化学实验题中渗透环保等问题,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关注自然的现代意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对社会不利于环保的现象加以评判,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三、走向创新,体现探究

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探究性实验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反应剧烈并有大量气体生成。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探讨下列问题:

⑴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测理由。

⑵对你所推测的气体,试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解析:本题围绕"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推出结论→验证结论"的科学研究思维过程设计问题,突出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通过题中的实验事实,说明金属很活泼。我们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去科学猜想或假设:金属跟水反应产生气体,只可能来自水,而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因为活泼金属可从酸中置换出氢,推测金属可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这是论据最充分的合理假设;气体可能是氧气也是合理假设。

根据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可运用已学氢气和氧气的知识来作答。将金属投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再将燃着的木条移至集气瓶口,若气体燃烧,则是氢气;或将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

实验试题考查形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将验证性实验的考查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的考查,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探索、发明、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重视开放,体现个性

4黄金饰品中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识假、打假的开放性试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多样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求异和个性的发展。具体方案如下:方案一:取黄金样品,用天平称其质量,用量筒测其体积,计算出样品的密度,与黄金密度对照,若密度差值较大,则为黄铜。方案二:取少量样品,比较它们的硬度,硬度大的是黄铜,硬度小的是黄金。方案三:把少量样品浸入稀盐酸中(或稀硫酸),若有气体产生,则该样品为假黄金;若无气体产生,则为黄金。方案四:把少量样品浸入硝酸银溶液(或硝酸汞溶液或硫酸铜溶液),若表面有其它物质出现,则为假黄金,无变化的为黄金。方案五:取少量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变成黑色的是黄铜,不变色的是黄金。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