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白阿日斯楞
阅读: 488 时间: 2011-06-13 17:55:00 1

  敬业奉献的草原之子

  ——记新巴尔虎右旗白阿日斯楞老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党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草原之子白阿日斯楞,勇于进取,无私奉献,师德高尚。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心于班主任工作。多年来,他从没因病休过一天假,没有因事耽误过一节课。他以对教育特有的执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兢兢业业的态度,锐意进取的精神,诚挚的爱心为边陲之地的民族教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认为成绩只是今后工作的起点,他表示要用他的实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阿日斯楞同志1995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载着心中的远大理想,自愿来到了新右旗阿敦础鲁苏木学校工作。在离开养育了他二十六载的那片土地时,在面对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的父母时,他落泪了。但面对民族教育的召唤,他毅然放弃了待遇优厚留任通辽市工作的机会,只身来到了当时交通不便、电力资源匮乏、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阿敦础鲁担任了一名普通的教师。从那一刻起,他的血液中流淌的是为民族教育贡献一己之力的动力;从那一刻起,他的身体上打下的是为偏远地区教育奋斗终身的烙印;从那一刻起,他的灵魂中已经融合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十六年来,他在这片平凡的土地上谱写着属于自我的人生华章。

  荒凉的村落、游牧的人民、陈旧的校舍、落后的观念……初到阿敦础鲁,眼前的一切让他愕然,与组织要求他留下工作的通辽市简直是天壤之别。可是老乡热情的攀谈,同事热心地帮助,苏木领导热忱地问候……一个如此偏远的边陲小地却有着如此的乡土人情,他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当时学校办学条件差,冬天班级里靠烧炉子取暖,没有燃料,他就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捡牛粪;生活用水需要自己到很远处挑,晚上没有电,备课、批改作业就在昏黄的烛光下、办公用品缺乏需要自己购买……小学学生年龄小、班级里加火、挑水、打扫卫生都要由教师来承担,面对艰苦的条件,阿日斯楞老师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认真地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来到阿敦础鲁的第七天,学校让他担任了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面对这个全校的“老大难”,一个其他老师都不愿意接手的班级,他毅然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班级学生基础差,很多学生家庭生活困难,部分学困生面临辍学,他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关心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面对困难,他毫无惧色。初为人师时,他也曾遇到过棘手的问题。当班主任的第二天,班级中一名叫金海的学生没来。金海是一个具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孩子,家中共有7人,早年丧母,父亲因承担过重的家庭负担而积劳成疾,无法从事正常的劳作,家庭的贫困导致金海面临辍学的窘境。在了解了金海的家庭背景后,教师的责任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心想:不要让他辍学,让一个孩子辍学,就等于为国家增添了一份无形的负担。他随即开始了对金海的家访,第一次来到金海家,他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破落的屋檐,漏风的墙壁,多病缠身的父亲,孝顺懂事的孩子……他身为一个七尺男儿不仅潸然泪下,在进一步与金海的父亲交谈后,并没有做通思想工作,金海的父亲仍旧坚持不同意金海复学。碰了钉子,但他并没有气馁,因为他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随之的第二次、第三次、终于在第四次,他来到金海家的时候,金海的父亲落泪了。金海父亲激动地说,人有再生之德也难换取这样的老师,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让孩子读完初中。在他的努力下,金海得以复学,并顺利完成初中学业,在这期间,他用微薄的工资多次给金海买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虽然自己的日子过得清苦,但他却乐在其中。

班级内有个叫爱军的孩子,生性调皮,好动。在参加一次那达慕赛马比赛时由于不慎腿骨骨折,无法上课。爱军的家长就想借机让爱军辍学在家,帮助家中搞牧业。他听说了这件事后,每周末拿着书本,徒步10里走到爱军的家中,为爱军补习功课。周周如一日,一坚持就是半年,爱军的父母由不支持到支持,由支持到感动。工作是艰苦的,也是愉快的,成绩更是喜人的,1997年他所带的班级参加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在全旗名列前茅,全体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初中。

  阿敦础鲁的一位老教师说,这地方迎来过许多的优秀大学生,留任时间最久的也就10个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是人之常情,可是他却与众不同,在这儿一工作就是2年。尽管困难接踵而至,却没有改变他的初衷,反而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定。身为一个有理想,讲奉献的时代青年,他带去的不仅是支教的决心,更多的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的文化知识。工作中,他既能以知识引导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又能以个人的魅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作的突出表现,让他很快成为了学习的业务骨干,通过自身的学习,以传、帮、带的方式影响着身边的所有人。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根据组织安排,1997年他被调任到第一中学任教。1999年,学校安排他担任初一八班班主任工作。这是一个出了名的落后班,要想搞好确实不易。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面对,通过认真分析八班的现状,确立了“不求各个成材,但求各个成人”的班主任工作目标。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比以往有所进步,三年来,他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深入学生家庭,找学生个别谈心,采取“以心换心,沟通理解”的方式,多鼓励,少批评,多从学生角度去理解他们,使得不少学生摆脱了自卑,重拾自信。伴随着系列主题班会“长大了,我能做些什么?”、“不一样的命运!”、“因你欢喜因你忧——初三八,我们共同的家”等的开展,团结、自尊、自强的意识在八班蔚然成风。此外,他还特别注重发挥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班干部。

  他爱学生,爱学校,更爱他那份神圣的职业,从事教育工作十四载,他对学生不偏不弃,为了教育好学生,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小节开始去抓学生的思想教育。他任教的班成为全校公认的学风浓、班风好的班级。

 阿日斯楞老师对培养下一代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奉献精神。言必行,行必果,阿日斯楞老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他对同学总是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对班、团干部是“严”字当头,对学困生则是关心亲近他们。他常说:“教师只有教好学生的责任,没有嫌弃学生的权利。”因此,他对学习有困难和表现差的学生的态度是:爱之深、知之细、喻之理、导之微。阿日斯楞老师遵循这个原则,使班内的几个后进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如永胜同学,以前性格暴躁,缺乏自制力,常常打架和顶撞老师,通过一年的关心教育,他改掉了打架的恶习,不仅自己不参与打架,而且还见义勇为,制止了一宗恶性事件的发生、受到学校政教处的表彰。他还多次代表第一中学参加全旗中小学生运动会,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他所带的班,在每个学期考试中,各学科齐头并进,成绩均在全年级的前面。阿日斯楞老师因此被评为校级和旗级“先进班主任”和“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他对班级工作细致入微,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很多纪律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他的教育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如扎木苏荣同学,性格内向、脾气倔强,上课经常扰乱课堂纪律,搞恶作剧、逃课、打架,阿日斯楞老师在对其性格表现进行了仔细分析后,决定深入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寻找问题的根源。通过各方了解,得知这名学生的父母已离异,无人看管,支离破碎的家庭环境给他的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促使他形成了孤辟、逆反的性格。针对这一情况,阿日斯楞老师经常找他谈心,给他关爱,并带动全班同学开展了“献爱心”活动,生活上给予帮助,学习上给予鼓励,时时刻刻让他感受到来自班级、老师这一大集体的温暖。逐渐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发现了扎木苏荣同学的变化,他性格温和了,乐观了,学习也很努力,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如秀兰同学,刚考入初中时成绩在全班排名倒数第六。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阿日斯楞老师发现她其实学习很用功,而且学习蒙语文的兴趣非常浓厚,只是学习方法不得力,缺乏自信。针对这一情况,阿日斯楞老师在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上,指导学习方法,进行补课,在阿日斯楞老师的关心指导下,她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中考中以50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阿日斯楞老师以对学生无限的热爱的、高度的责任心,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用心培育着每一位学生。通过不懈地努力,2000年、2001年阿日斯楞老师所担任的班级两次被评为旗级“先进班集体”。在2002年中考中,他的学生傲日格乐同学取得了全旗第三名的好成绩。班级在全年段升学率中名列前茅。

  由于阿日斯楞老师带的班级成绩突出,学校2002年9月安排他担任初一、一班班主任工作,这个班级是学校唯一的“提高班”,面对这样一个群体,阿日斯楞老师首先摆正为师者的心态,首抓个人德育,他早出晚归、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班级中立模范,树先锋,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平时的教学中,阿日斯楞老师针对学生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为学生讲授知识,传授技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加以培养。至今,他的许多学生已能写出十分美观的美术字,成就不菲。由于学生基础较差,阿日斯楞老师还利用课余及周六日休息时间为多名同学补课,班级里许多同学说:“阿日斯楞老师让我们成长,我们感谢您!”学生们幼稚而有质朴的语言表达的是阿日斯楞老师对教育事业的赤胆忠肝与满腔热情。工作之余,他积极提高自己,参加了2004年2月市里主办的“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培训”学习班。由于业绩突出,于2004年3月又被任命为校教务主任。教务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他在抓教学工作的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当中存在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低下的现象,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休养,协同学校政教处、团委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通过“远离网吧,健康成长”、“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利弊”、“理想信念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智力竞赛等一系列德育活动,规范学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明确学习目标、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阿日斯楞老师重点加强了“三生”教育,加大对问题生的教育力度,与学校领导班子一起研究制定了问题生转化方案,规定每个教师转化2-3名问题生,提高问题生的品德水平和学习成绩,防止学生两级分化。作为教务主任的他,经常深入班级和学生中间,参加家长会、主题班会等,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辛勤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阿日斯楞老师于2005年9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师德先进个人;2007年9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2007年11月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培训,成绩优异;2009年9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积极探索,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阿日斯楞老师的教育教学成绩有目共睹,在工作中他认真钻研书本,钻研教学新动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在教学中首抓备课环节,不但备教材,更是备学生,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过程,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并且注重分析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个性差异,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他先后荣获“旗级基本功能手”、“旗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师”、“盟级基本功能手”等称号。平时他还十分注意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得失,对教学中新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新思路进行开拓,对新教法进行尝试,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如1999年8月,参加呼伦贝尔盟蒙古语文学会第七次年会,并发表了研究论文;1999年10月他所撰写的论文《浅谈班主任的道德品质》在《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教育研究论文集》上发表,并获优秀奖;2000年所撰写的论文《浅谈蒙语文教学中的设问》在呼伦贝尔盟民族教育研究会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并于2001年10月刊载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的《教学论文集》中;2001年在全旗蒙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发表论文并获二等奖;2007年所撰写的论文《浅谈后进生蒙语文成绩的提高》分获市级一等奖和区级二等奖。2008年所撰写的论文《浅谈蒙语文教学中的设问》在八省区(国家级)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所撰写的论文《中学蒙语文教学中的探究》被新世纪中华教育论文评委会编入《中华精英论丛》第十卷中;2009年所撰写的论文《教师榜样力量之源泉》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民族教育研究会授予一等奖。

  开发学生潜质,培养学生特长

  阿日斯楞老师除了着重塑造学生的心灵美以外,他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质,他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既当他们的良师,又当他们的益友。他的学生在文艺汇演、校运会、讲故事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全旗书画比赛中都能获奖。2000年在《全国青少年蒙文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他任教班级学生傲日格乐、昂格日、芳芳、山丹、玲玲等同学分别获二、三等奖,阿日斯楞老师也获得指导奖。在这种风气带动下全校出现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

  阿日斯楞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奉献。他说:育人的事业,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事情的明辨,还有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交流。“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生”。他以不懈地努力执着追求,谱写着平凡的人生。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