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行为 提升德育质量
来源: 江苏张家港云盘小学 作者: 孙静娅
阅读: 1598 时间: 2005-12-16 16:47:00 1
目前,中小学生道德与素质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德育内容的高深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内容的抽象影响儿童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儿童多样化发展,道德教育与人格、心理塑造分离等等。
    确实,我们的孩子对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等约束、规章常常是背诵得头头是道,回答老师的各项提问更是口若悬河。而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则又是脏话连篇,乱抛纸屑,同学间动手动脚的行为不断。脱离实际的德育,培养了一批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可见,当前我们的德育教育,首当其重的是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从行为习惯入手,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孙云晓语)
    前不久,《扬子晚报》上曾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有一家三口的外国人,在十字路口停下,静守绿灯,而一旁的国人都匆匆闯着红灯赶路。记者上前采访,询问他们为什么对面路口没有车辆通过,他们还守在那儿等绿灯呢?这一家子竟异口同声地说:“红灯亮了,怎么可以过马路呢?”记者只能面红耳赤地看着我们的国人仍匆匆地赶路。
    “红灯亮了,怎么可以过马路呢?”多么朴实的话语啊!这就是这外国一家子脑海中的意识,这就是他们长期的道德习惯,这更体现了该国的文明程度。我们在汗颜的同时,更应该深深地思考: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的“红灯停,绿灯行”的简单的交通规则,我们成人在没有警察监督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去遵守的呢?那么,更多、更重要的规则,我们成人是否能按部就班地去执行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我们的孩子“有言无行”呢。
    因此,我认为,要想真正落实我们的德育,我们成人,特别是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以及众多的家长朋友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孩子的榜样。要求学生及时捡起地上的纸屑、垃圾,我们就应该更及时地弯弯腰;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我们说话就应“和风细雨”;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们更应该说话算数……
    孙云晓曾提出:为了切实担负起教育的神圣职责,我们必须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只有我们成人严格执行“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为我们的孩子创建一个文明、礼貌、团结、奋进的社会风范,才能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