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 施 方 案
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校 王传红
课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将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学环境正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认知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建构主义理论的日渐流行与传播,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外部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中小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介入中学课堂教学,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课题将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媒体“三位一体”关系,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本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总结处理教师、学生、媒体三者关系的成功经验,通过问卷调查、成绩对比等形式检验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学生负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学质量一般应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三个方面的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侧重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显性质量,而对于其中隐含的隐性质量重视很少,本课题尝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质量评价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扩大;教学过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质量都必须经过教学过程才能实现,必然受到教学过程的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扩展了教学过程的内涵和外延,使其本身亦成为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课题研究的价值
随着计算机的日趋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的使用。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走向深入,有利于计算机在中学教学中的普及应用,而更重要的是探索一种高效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学生、媒体三者达到高度统一,共同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一目标,并形成相关的理论基础。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落实,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教学实验法、理论综合法、模式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研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2年6月—2002年12月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正式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2年7月—2004年12月
1.2003年1月—2003年10月 电教媒体辅助各科教学的初步尝试,初步总结实验数据,撰写中期评估论文如下: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初探》(李慎行)
《充分用好电教媒体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探索》(王保国)
《用运电教媒体辅助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王传红)
《电教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付俊贤)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王建军、郭金红)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侯建文、吕锦慧)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研究和尝试》(郭锐鹏、王建洲)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白泉)
2.2003年11月—2004年 4月 向总课题组提交中期评估报告。
3.2004年5月—2004年12月 课题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 2005年1月—12月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
整理汇总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过的教学课件,按学科分类,形成中学课堂教学的系列课件。
七、预期成果
(一)向总课题组提交本子课题研究论文《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
(二)适用于中学课堂教学的系列课件。
课题组织的管理
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在山西省电教馆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校内子课题领导组
组长: 李慎行
副组长:王保国 、任伟、 宫桂敏
组员:王传红、吴计生、王瑞君、张永康、付翰旺、聂新英、
职责:负责对子课题的设计、实施、管理、总结、评估等方面的领导工作。
子课题负责人:王传红
子课题组成员:李慎行、王保国、王传红、王建军、郭金红、白泉、王建州、侯建文、郭瑞鹏、付俊贤、吕锦慧。
㈢、子课题指的导
由山西省电教馆有关专家负责对课题的指导工作.
200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