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怎样利用电化教具的现代化优势,体现“乐教乐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笔者在进行《绘画的构图》教学时,对“黄金分割线”在教学实施了运用投影仪所产生的直观形象启发学生思维与仅仅参照范图直接讲述结论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反差是显著的。例如,在寻找“黄金分割线”时,传统教学总是按“分割值的产生——分割值在艺术领域里的运用——分割值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的顺序,通过具体的范图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黄金分割线”在美学中用于绘画构图形式这一事实。学生学习之后,对学过的范画和教师讲过的美术作品,基本上能领略构图形式的美学原则,但对一幅幅新的美术作品就一筹莫展了。在电教对比课堂上,笔者利用投影仪的特点,用一张幻灯片设置为一个舞台口放在投井下投影仪上固定不动,再用一张幻灯片画一个报幕员与其重叠,在课堂演示过程中,将画有报幕员的幻灯片在投影仪上缓慢移动,让学生在报幕员的移动中感受出报幕员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在一片群情激奋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争论得出“报幕员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的共识。“这个位置是否有规律呢?”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老师可以在此时度量一下比例尺寸(按黄金分割值的比例要求度量),并在黑板上记下这个数据,然后用投影仪在相反的方向将报幕员重复前面的移动,待学生共同认定“最佳位置”后,抽学生在投影仪的画面上量出比例尺寸(数据一般在“黄金分割值”左右摆动)。在学生自己的直观感受和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对“黄金分割值”的理解是深刻的,对绘画构图形式中的“黄金分割值”的运用是的目的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主体物或主体物构成的几何中心应在‘黄金分割线’附近”这一绘画构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当然,由于广大学生绘画技能所限,不可能像美术尖子生那样去实践,在《绘画的构图》课堂学生实践中,还必须贯彻美术教学大纲的“低要求”精神,舍去复杂的造形训练(教材在本课允许学生将物象变形夸张),让学生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单个静物和三角形构图组合静物幻灯片分别在投影仪上移动,验证电教效果。结果表明,学生都能按形式美原则将物体或组合群体摆在画面较适当的位置上,体现了电教的极大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