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师的成功羽翼
来源: 长春市第十七中学 作者: 陈仁富
阅读: 1573 时间: 2005-10-18 20:44:00 1

   
   
   心中有花才见花
  
   不记得是在什么地方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文人和一个和尚在一起打坐,文人问和尚道:“你看我打坐时像什么?”“你像一朵鲜花!”和尚问道:“我呢?”“像一堆牛粪!”文人哈哈大笑。事后,文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好友,好友叹曰:“心中有花,自然看见的是花;可你……哎!自取其辱!”
   面对教育兴国、科研兴校的新形势,我们一线教师该怎么办呢?转变观念是我们的第一要著。的确,若无科研意识,何谈去搞科研,有的人就认为搞科研是其他教师的事,是其他学科的事,自己的学科不能搞,像“1+1=2”这样的自然学科,你如何搞科研呢?自然学科就不能搞科研吗?究其原因,就是无科研意识。记得是在去年四月份,我听了这样一节数学课,教师要讲坐标系,先让同学课下以纵横两条街道为参照,确定自己熟悉的地方的方位,并划出草图,课前展示,上课时再引进坐标系的概念,同学们学起来自然轻松自如。
   可是,科研意识的形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长期的理论学习。本人就特别重视新理论的学习,在大学学习期间,就自学了法律专业的14门课程,并研究了两年模糊学理论。工作后,积极学习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的实际记笔记,写心得。现在,又潜心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深深认识到:“课改”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任务,多年难逢,机遇难得,重任在肩,舍我其谁。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立即行动,不等,不推,不拖,以积极主动、大胆创新的态度投入到“课改”的工作之中。
  
   潜心教研为育花
  
   认真钻研《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精心研究初、高中语文教材,经常听老教师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广泛阅读有关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时刻关注着语文教学的最新信息和科研动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高中教材的每一课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力求设计的每一课都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读书看报听广播的习惯、勤于练笔的习惯、做单元小结的习惯、修改文章和订正作业的习惯……在教学中,不迷信名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在教授《荷花淀》时,同学们对孙犁写的“一袋袋浸透的面粉”中“浸透”的质疑,在教授《错字小议》时,同学们对吕叔湘老先生关于“‘启示’的变化”中“启示—启事”的质疑,在教授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同学们对“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的理解(是对教参的质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例如本人所教的两个班,从高一入校时就有意识地组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办板报、墙报、手抄报,搞课前三分钟演讲、口头作文、演讲比赛,成立了语文学习兴趣小组和写作兴趣小组,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进了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这种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把进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提高,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自己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做到想学——好学——乐学,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潜心研究高考,总结高考规律,在高三年段进行的高考专题讲座四十讲,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02年度长春地区高三教师培训时,我主讲的五个专题深受与会教师的好评,由我出的2002年度高三语文“一摸”“二摸”及“最新高考模拟试题”都得到了高三师生的认可和好评,为长春地区的语文教育尽了自己的一点儿微薄之力。
  
   水到渠成花成果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经过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是教好自己的课还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自己就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终生发展的要求,申请在高中开设两门校本课,并自编校本课教材。一、开设校本课《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风格流派》,按照这样一条线索编辑教材和指导学生学习: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诗人——唐诗——宋词——元曲。高屋建瓴,使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古代诗歌的精华所在。二、为解决必修教材读写分离的弊端,结合我校学生不会读、不会写的现状,开设校本课《读写整合教程》。师生自编教材,由仿写到创造,最后学会阅读,学会写作。2001年参与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子课题《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教学优化整合,培养学生素养的研究》,2002年,又申请到了国家级“十五”课题《语文学习素质与人的发展研究》子课题《在读写整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在教育科研中,我把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然后再用这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1995年暑假开始,我对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科研材料以及教学研究经验进行总结、分类、归纳、整理,在近几年,连续发表了七篇论文,出版了六部论著,达200多万字,其中《高中作文材料库》《文言文基础知识手册》荣获全国语文科学专业委员会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我还领导全组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进行语文教学科研,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千方百计提高全体教师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指导新毕业的教师尽快成为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合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迅速成为优秀的科研型教师,组织学生成立“花晨”文学社,定期出版学生自己的刊物《花晨季刊》,不定期的举行讲座,组织各种竞赛、演讲,配合团委、政教出墙报、板报、画廊等,使语文教学拓展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不仅积累了知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实实在在的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有一定规律的。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请让我用巴斯德的这句名言结束我这篇抛砖引玉之作吧,并期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