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教之欢欣,享解牛之快意
来源: 德惠市第一中学 作者: 陈寿福
阅读: 1627 时间: 2005-10-18 20:45:00 1


   
   本人陈寿福,男,1967年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市,1985年7月毕业于九台师范学校,同时到德惠十九中参加教育工作,后通过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中文)文凭。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全国中小学生导学研究会会员,吉林省作文研究会会员,长春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长春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会员,德惠市教育学会理事。
   我从1985年参加工作伊始,即担任初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德惠十九中是一所普通农村初级中学。十九中由于教学质量高,在德惠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回到自己的母校并到较有名望的学校任教,我内心十分激动和惶惑。在当时,我努力实现了“两个转变”,即本人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与昔日老师从师生关系到竞争同事之间角色的转变。
   笃实、诚信、友善是我的为人道;精钻、善诱、创新是我的从教之理。任教两年后,我“小荷才露尖尖角”,逐渐为领导、老师和学生们认可和接受。我的教学特点逐渐显现出来,我崇尚“以人为本”和“德艺双馨”,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品德培养,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并时刻要求他们以“未来人”的理念来塑造现在的自我,并必须经常超越自我。这一教学思想源于我对教育方针的正确理解,源于我对语文这一学科基础性、工具性、广博性、综合性这一特点的深刻认识,源于我对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迫切要求。1989年,我所任教的两个初三班级的语文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中考中以平均100.86分(满分120分)的成绩独占德惠鳌头,此成绩令我欣喜不已,也令许多同行惊诧不已。
   1991年,德惠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教研员到各校听课、评课,时任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国凤才老师听了我《工之侨献琴》一课,他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看到我工整、流利、潇洒的板书,听到我富有感情和磁力的声音,认为我是个“苗子”,是一名极具发展潜质的教师 。同时,他对我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极感兴趣,要我认真总结,形成经验。此后,我在长春市教委主办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先后发表了《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随机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例谈》等论文。1992年10月,在德惠市教育局举行的“学科德育渗透现场会”上做中心发言,翌年3月,参加了长春市教委组织召开的长春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研讨会,《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例谈》在大会上 荣获了二等奖。1994年我又撰写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等论文;多次参加省里组织的集体备课,并在县级新教材培训会上做中心发言;参加德惠市首届中青年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并获一等奖。先后获国家、教育科学论文评选及省市论文评选一、二等奖。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沐浴着温暖的春风。同年9月10日,在第1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被长春市教育委员会、长春市人事局命名为“长春市优秀班主任”。
   1995年,因业绩突出,我被提拔为德惠十九中教导副主任,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兼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承担着两个人的工作。虽然工作辛苦、劳累,但我乐此不疲,我探索着培养学生成为“现代人”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出六种课型,“探索型”“自学型”“民主型”“竞争型”“审美型”“创新型”,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引导他们民主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理念,培养审美情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教过的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强,后劲足,潜力大。这段时间我有幸听过魏书生等许多专家讲学,参加长春市、德惠市举办的“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语文教师说课大赛”等屡获一等奖,被吸收为德惠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为德惠市教育学会理事,并被评选为“长春市教学新秀”“德惠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选拔为德惠市初中语文备课中心组组长。
   1997年5月,德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我承担了子课题《初中学生‘学会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研究者为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全国共有300多个单位承担子课题,可谓竞争激烈。由于课题研究需要,我先后到山海关、哈尔滨、昆明、大连、重庆、上海、成都等地聆听全国许多著名专家讲学,接触了前沿教育理论,了解了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动态,使得我能站在更高层次上来审视和研究自己的科研课题。此课题主旨是研究学生“学会学习”,实质上应是与“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一起并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几大素质之一,既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最新素质教育理念,又与我本人着力探索的现代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暗合,这为我的研究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1997年11月,因工作需要,我调到了德惠市第一中学(高级中学)工作,后又被借到德惠市教育局。此间,在工作之余,我继续潜心摸索教育理论,拓展研究空间、研究范围,课题在研究上有了更深刻的思想,更具实证性的内涵,在中期成果汇报会上和结题大会上,受到专家好评,被总课题组评为二等奖。
   1999年6月20日,我采写的长篇通讯《为教育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德惠市提高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纪实》在《人民日报》第五版全版刊出;2002年5月,我撰写的论文《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被《21世纪中小学教学管理实务全书》收录进去,发向全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教18年来,我为教育教学尤其是教育科研工作倾注了满腔心血,我热爱教育事业,喜欢泰戈尔的名言“做叶的事业”,喜欢歌曲《绿叶对根的情谊》。如果有来生,我还会无怨无悔地去做“叶的事业”,快意人生,追求卓越!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